人民网>>知识产权
人民网>>知识产权>>正文

田间走出的“专利达人”

2015年01月27日10:46  来源:荆门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田间走出的“专利达人”

最近,荆门市蔬菜办的高级农艺师梁劲松有点忙。除了正常的工作之外,他还加班加点,准备着4项与蔬菜生产有关的专利申报材料。

如今,已经拥有5项国家发明专利的他,是名副其实的“专利达人”。手捧厚厚的一摞专利证书,梁劲松感慨:“我现在42岁,趁着还能下基层,多研究一些东西,不仅为农民解决难题,也为荆门的发明创新出点力。”

1995年,梁劲松农校毕业后,一直从事着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工作。他有一个让人称羡的习惯,就是喜欢琢磨。“一种保水防渗复合肥”“多功能秸秆无土营养基及生产工艺”“一种农用保水防渗剂”“一种保水松土有机无机生物肥”……一项项发明专利的成功获得,都是他蹲在田间地头,反复琢磨、反复研究的成果。

如何想到技术创新,进而申报国家专利的?梁劲松说,那要从2008年我市开展的土地平整说起。那年冬闲时期,因为不少农村土地平整,耕作表层被破坏,土地渗水、肥料流失严重。梁劲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目前已知的复合肥,只有肥料的单一功能,如果有一种保水防渗的复合肥该多好啊!梁劲松拿起铁锹,挖出一些土壤标本,带回去研究试验。

那段时期,梁劲松劲头很足。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家里,他常常一人不停地鼓捣。在研发的过程中,配方改了一次又一次,结果不是防渗剂多了,就是保水剂多了,技术指标始终达不到要求。当时,梁劲松压力也很大,怕效果不好。“这种肥料做试验,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要从蔬菜的播种等到收获。每到收获时,我会立马查看效果,对不足之处再进行改进。”梁劲松说。经过1年多时间的试验,最终,新的保水防渗复合肥研发成功。该肥料不仅能防渗,还具有绿色环保、提高水肥利用率等优点。此项发明在2009年6月申请国家专利,2012年1月取得发明专利证书。

近年来,秸秆焚烧成了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罪魁祸首,梁劲松想着怎样变废为宝,实现双赢。结合自己的专业,他发现蔬菜育苗需要大量的基质,就一直思考如何将秸秆转化为基质。他向相关科研院校求助,一天天,一次次,逐步把工艺完善,终于拿到“多功能秸秆无土营养基及生产工艺”专利。要想消化大量秸秆,只能把秸秆变成有机肥循环利用。2014年,梁劲松在农资市场上偶尔发现一种腐熟菌,给了自己一套全新的思路。此后,他在腐熟菌的用量、秸秆发酵等工艺上一遍遍改进,现已经申报了“一种利用秸秆发酵得到的解磷解钾固氮有机功能肥”专利,正在公示中,不久就能拿到专利证书了。

当然,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梁劲松发明的“一种农用保水防渗剂”申报国家专利失败,挫败感袭来,他想过放弃。“但是,自己已经努力了几年,要放弃也不太甘心。”喜欢琢磨的他,又重新琢磨起来。4年后,改良过的“一种农用保水防渗剂”重新申报国家专利,并在2014年取得专利证书。让梁劲松感到欣慰的是,目前他已经有4项专利成功转让,转化为产品畅销全省,近20万亩农田受益。拿起办公桌上的一杯液体,梁劲松说,这是厂里送来的保水防渗剂样品。原来,生产厂家每次生产前,他都会检查小样,确保产品的质量让群众满意。

最近一段时间,梁劲松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蔬菜种植模式的研究上。他打开电脑里的文件夹,指着里面保存的一张张图纸,说道:“目前,我手里有4项比较成熟的蔬菜种植技术,打算今年再次申报国家专利。”记者严东华见习记者李纯

(责编:马丽、赵竹青)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