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知识产权
人民网>>知识产权>>正文

常州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专利现状分析

2015年01月15日08:51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常州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专利现状分析

  近年来,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作为江苏省常州市重点培育、重点扶持的五大产业之一,发展迅猛,形成了以医药为主,农药、兽药为辅,工业生物并行的良好产业发展格局。医疗器械方面,常州市实现了从最初低端的一次性注射器向高端医疗器械的转型,已成为全球骨科植入物器械和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主要生产基地。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技术创新,专利作为衡量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从常州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多个角度对该产业的专利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

  专利实力地域差异明显

  2013年,在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江苏省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前3位的城市依次是南京2844件、苏州2360件和南通870件,常州发明专利申请351件,排名全省第七,仅为南京的1/8、苏州的1/7、南通的2/5。

  从该产业发明专利授权区域分布看,江苏省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依次是南京956件、苏州384件和无锡240件,常州发明专利授权量59件,排名全省第七,仅为南京的1/17、苏州的1/7、无锡的1/4。

  江苏各地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的差距,表明地区之间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专利创新活力和能力差异越来越大,地区发展不平衡愈加明显。南京在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上均领跑全省,授权量更是保持显著优势,苏州则紧随其后位居全省第二。常州该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位于全省第七,创新活力和能力均较弱,与苏南其他城市差距较为明显。

  从各个细分领域的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排名看,常州在生物环保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省第四;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排名全省第五、第四,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所有细分领域中排名较为靠前的。

  在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领域,2013年常州医疗器械产业产值位居全省第二,目前已成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排名相对较为靠前;化学药品领域,虽然拥有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等省内重点企业,但是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只处于全省中游位置;生物环保领域是常州近年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虽然企业数量不多,但具有较强的创新活力,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但在中药领域,常州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偏少,远远落后于苏州、南京等城市。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从2013年常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分布看(见右表),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三位的产业领域依次是节能环保产业809件、新材料产业488件、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351件。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三位的产业领域依次是节能环保产业112件、新材料产业80件、新能源产业76件。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59件,排名全市第四。可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在常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处于第一方阵,具有一定的优势。

  从2013年江苏省重点医药企业有效专利排名看,有效专利拥有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41件、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38件和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17件。其中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有效发明专利130件,位居全省第一;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PCT途径已累计提交专利申请90件。常州虽然有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上榜,但是创新能力与省内排名靠前的大型药企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另外,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和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常州重点骨干医药企业都没有上榜,有效专利拥有量不多。笔者认为,常州医药企业还需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从2013年常州市生物技术和医药企业有效专利排名看,排名前十企业有效专利总量为203件,其中发明专利74件。排名前三位的企业依次是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38件、江苏春晖乳业有限公司27件和江苏康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1件。其中,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有效发明专利24件,排名全市第一。值得关注的是,医药企业仅有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常州吉恩化工有限公司和常州市华人化工有限公司4家上榜,反映出在医药领域,常州企业无论是在创新活力还是创新能力方面,都还需要更多的努力,相关政府部门也需进一步加强引导,帮助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专利实力。

  从2013年常州医疗器械企业有效专利排名看,医疗器械企业大部分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主,占前十企业有效专利总量的81%。有效专利拥有量排名前三位的企业依次是:创生医疗器械(中国)有限公司68件、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54件和常州永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53件。其中,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0件,排名全市第一。而其余9家企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较少。由此可见,常州医疗器械企业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专利质量和含金量。(知识产权报 记者 许柏松 陈瑶 周欣)

(责编:马丽、赵竹青)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