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知识产权

一线工程师朱建勋:为飞行器穿上隔热衣

本报记者 李心萍

2014年12月29日16: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朱建勋(上图,资料照片)是我国恢复高考后招收的第一届大学生。从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毕业后,学习液压传动的他被分配到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下文简称南玻)工作,从此跟预成型体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至今,朱建勋已成为中材科技公司的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大量成果得到转化,使我国防热材料研制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儒雅、谦逊、内敛,朱建勋有着我国典型的知识分子气质。然而,说起自己的研究,朱建勋却明显活跃了起来,就如同在描述自己心爱的物品,眼睛里洋溢着光芒,有兴奋,有自豪。

  飞行器在高速飞行的过程中,由于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会产生7000度至8000度甚至更高的温度,为了让飞行器不受损害,需要为飞行器穿上隔热外衣。“假如没有这些材料,我们的飞行器就不能飞得更高、更远,就不能跟最先进的国家竞争”,朱建勋介绍说。

  这种“外衣”就利用到了预成型体。由于国外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性能数据保密,产品买不来、技术引进不到,只能自主研发。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飞行器发展研究预成型体技术,开始仅有单一的三向结构和少量产品。朱建勋经过大量的基础研究,论证了原有纤维正交三向结构的缺点,提出改进正交构建方式、提高单元纤维含量的研究思想和结构模型。其研制的穿刺预成型体提升了碳/碳端头的耐烧蚀、抗冲刷性能,成功应用于航天战略飞行器,打破了美国的独家垄断。

  “回想起这么多年的研究历程,我觉得还是兴趣最重要。即使现在走上管理岗位,我还是比较喜欢技术研究。”说起这些年的研究心得,朱建勋这样总结。

  新材料的研制很苦,“从发明到制造出来,可能要5年甚至10年的时间。”长时间没有成果,加上研制过程中无数次的失败,没有兴趣、没有意志力是难以坚持下来的。在第一个产品的研制过程中,朱建勋介绍,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当时连客户都已经决定放弃了,如果不是老院长的支持,加上心里对国外相关研究的不服气,真的很难坚持到现在。”

  “对于年轻人来说,面对巨大的科研压力,如何能耐得住寂寞,忍耐5年、10年没有成果的研究过程,是最难的。”朱建勋对于年轻的技术研究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在现今社会,耐住性子专心做研究太难了。”处在领导岗位的朱建勋,尤其希望能为中材科技的科技研究者创造更好的研究和创新环境,帮助年轻人更好地出成果。

(责编:马丽、赵竹青)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