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知识产权

低碳产业呼唤更多知识产权

2014年10月16日09:08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低碳产业呼唤更多知识产权

  沙尘、雾霾……这些由环境污染造成的气候变化带来的异常天气,正在成为全人类发展的公害。来自联合国的统计表明,近5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的灾害使6.5亿人受到影响,11万人失去生命,直接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近日,来自125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聚首纽约,参加2014年联合国全球气候峰会。以创新和知识产权来应对气候变化,成为此次峰会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更多的创新与知识产权,客观公正而言,中国所付出的努力比某些发达国家还要多,也取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邹骥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一向提倡这样的观念,并且在近日又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向国际社会昭示了我国的信心和决心。

  知识产权是利器

  一排排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整齐排列在厂区内,不断有集装箱车辆从厂区驶出,这是本报记者在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海南英利)看到的情景。“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眼下生产线已经满负荷运转,还有些供不应求。”海南英利技术研发部负责人王先生向本报记者介绍着。了解内情的人们都很疑惑,在全球光伏产业并不景气的情况下,海南英利为何这样高负荷运转。

  “是专利为我们铺就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阳光之路。”他谈到,海南英利从成立至今不到5年的时间里,根据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光伏产业的实际,一向注重实施专利战略,以不断创新的技术专利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命脉,至今,已经拥有中国专利68件,其中25%为发明专利。与同行的产品相比,海南英利的专利产品在转换效率、产品品种、特种产品方面均胜出一筹。同时,利用专利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凭借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的技术及完整产业链等优势,企业的光伏组件销售量一直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根据市场订单,海南英利已先后两次扩产,计划在“十二五”末达到1000兆瓦的年产能,创造过百亿元的产值。

  不仅是海南英利,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依托知识产权实现产业转型,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共同选择。

  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牺牲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不仅利润微薄,而且给人类自身带来的伤害难以弥补。而依托知识产权实现产业转型,才是走知识经济之路,向产业链高端发展,赢得丰厚利润的可持续发展之举。

  “企业是产业的组成元素,只有企业自觉依靠知识产权,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才能体现转型升级的成果,以及为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出的贡献。”邹骥认为。

  政策导向是推手

  “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导向,与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政策引导息息相关。”在本报记者的采访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专家学者,都认为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政策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

  “依靠低碳技术,促进绿色发展”,不仅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我国的自觉行动。我国早在1994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就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气候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之一。2007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随后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方案。今年9月,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强调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对于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性。随后,国务院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其中更是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三大支柱之一。中国提出,在2005年的基础上,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降低40%至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15%,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低碳专利布局上仍然存在差距。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高度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课题,深入研究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知识产权问题,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2011年5月发布的《专利审查工作“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指出,要设立面向绿色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等领域的专利审查绿色通道,以期加速绿色技术的专利审查,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

  目前,历经多次国际磋商,发达国家始终未能与发展中国家就低碳技术知识产权的转让达成一致,因此,发展中国家的自主研发更显重要。中国政府在经济面临多重困难的情况下,大力主张自主研发,治理大气污染,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

  “在目前多数低碳技术的专利仍由欧美等发达国家掌握、难以实现转让的情况下,如何在自身的发展道路上有效突破知识产权壁垒,就成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当务之急。”邹骥强调。(知识产权报 记者 赵建国)

(责编:朱妮(实习生)、赵竹青)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