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知识产权

创新安徽 一路高歌

2014年09月30日08:43    来源:中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创新安徽 一路高歌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省的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可谓是一片空白。改革开放以来,这里诞生了世界第一台VCD、国内第一例基因工程重组药物、国内第一台C波段全相参移动式多普勒天气雷达,推出了首个国产化高性能芯片“魂芯”一号、全球领先的中文语音平台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自主创新已成为安徽的一大特色、一个品牌、一面旗帜。

从1059万元到1.2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26年增长近12万倍,成为经济增长擎天柱

今年上半年,在传统产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产值6537亿元、增加值16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14.9%。高新技术产业的加速崛起为我省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实现GDP9.3%的较高增速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然而在20多年前,我省的高新技术产业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 1988年8月,国家批准实施火炬计划,拉开了我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序幕,当年,安徽仅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1059万元。而到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20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26年实现近12万倍的巨幅增长!

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爆炸式增长,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连续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产值连续两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13年,我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48家,平均每天诞生1.23个高新技术企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018家,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营业总收入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731家,10亿元以上的92家,百亿元以上的9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98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54家。

从1985年申请专利118件,到2013年申请专利93353件,年申请专利量28年增长790倍,创新成果飞速增长

一组数据也许最能说明安徽科技创新由慢到快、由弱到强,再到飞速发展的华丽转身:自1985年专利法实施以来,安徽申请前四个1万件专利分别用时14年、5年半、4年和1年零8个月,第五个1万件和第六个1万件都用时9个月。 2013年我省共申请专利93353件,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1位,同比增长24.7%。

在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提升的同时,专利质量也明显提高。在2012年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比中,我省两项发明专利荣获最高奖中国专利金奖,占金奖总数的十分之一。在2013年第二届安徽省专利奖评选中,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VT变速器”、中国电科第四十一研究所核心发明专利“一种任意抽取滤波装置”等10项专利获安徽省专利金奖,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和“上海世博会”等国家重大工程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测试和保障作用。一大批高水平专利的诞生,将我省创新能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3年,我省在获国家科技奖励成果上也实现突破:7项成果通过国家科技奖评审,其中中国科技大学铁基高温超导体研究项目通过国家科技奖自然科学一等奖评审,实现了我省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据统计,截至2013年,安徽的区域创新能力已经跃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1位,专利综合实力首次进入全国前10位,进入产业化实施专利比例居全国第1位。

从合肥科技创新试点市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再到创新型省份建设,安徽创新一路高歌

2004年,合肥市获批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2008年10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启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在推进合肥科技创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拓展到芜湖、蚌埠区域,出台一系列政策助推自主创新。2009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进入国家推进层面。2013年12月,科技部原则同意《安徽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方案》,我省成为继江苏之后全国第二个开展试点的省份。

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批高端成果成功转化:阳光电源1兆瓦光伏电站实现并网发电,蚌埠玻璃院建成运行了全国首条全氧燃烧超白玻璃生产线,马钢公司轨道交通用高端车轮研究开发获重大突破,已具备进行200-250Km/h高速列车装车试制要求,安徽量子通信公司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并成功运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迅速,船用低速柴油机、艾夫特机器人等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制造领域的空白。

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迅速崛起。今年初,“合肥造”110英寸超高清显示屏实现量产,成功研发出可用在百货陈列窗、冰箱门、汽车前挡风玻璃、咖啡机、自动售货机等多个领域的透明显示屏,这一切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扭转了中大尺寸液晶面板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了整车设计与制造、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体系,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数量占全国的20%,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和应用基地。(汪永安)

(责编:朱妮(实习生)、马丽)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