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知识产权

代表陈学东:考核专利数量易出“垃圾专利”

2014年03月07日14:43    来源:合肥在线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代表陈学东:考核专利数量易出“垃圾专利”

一些地方将发明专利数量列为一项考核指标,甚至成为影响城市排名的一项因素,这在皖籍全国人大代表陈学东看来,容易产生“专利垃圾”,建议国家改变当前对申请专利奖励的措施。如何协调处理“科技与市场”两者关系,引发多名皖籍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代表的讨论和思考。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陈学东

调整奖励措施 不让“垃圾专利”钻空子

“与别的国家比,我们国家的发明专利数是排前列,但是转化为成果,真正用得上的成果并不多。”陈学东说,现在不少单位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很多,但有一些专利不具备实际意义。建议国家应该重视专利数量的质量,强调专利为社会生产、现实生活和经济服务,而不是单一强调数量。

陈学东说,现在申请专利的费用由政府支付,这让一些“假专利”、没有意义的专利钻了空子。“所以我建议在申请专利时,费用不由国家支付,如果专利一旦能为社会生产力服务时,国家再后奖励。”改变申请专利费用的支付程序,可以杜绝一些“垃圾专利”的产生。“我们单位申请专利,我要求一定要重视专利的质量,但有时也没办法,有些时候仍然需要拿数量说话。”陈学东说,“我们只能从自身做起,反对那些意义不大的专利提出申请。”

陈学东说,在实用技术领域,科技成果需要为生产力服务,科研须具备一定的实用性。“研究方向不能根据某个教授的兴趣爱好决定,而是要由企业提出需求,国家再根据企业需要发布指南,由企业组织和实施,而不是由个别教授自由申请。”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大校长侯建国

为科研单位和企业 搭建“联合平台”

科技创新应该建立一条有机的链条,包括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等多方面的有效配合,让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市场运用成果。“科大讯飞就是一个成功例子,由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个创新型科技企业,并在语音行业内做到领军。”侯建国说,让科研成果走向市场,需要链条上进行分工,不同的人干不同的事。“我们现在比较缺的就是把大学的科研力量与企业的力量结合起来。大学教授的研究大多会从个人兴趣出发,他们的科学成果不一定能得到市场的承认,而企业了解市场的需要,但他们又没有从事科研的能力。”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需要搭建一个平台,引入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需要一个平台,将科研机构和企业两者进行结合,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侯建国说,现在正在建设的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就是这样一个“联合机构”,让企业与大学教授成立联合研发机构,大学教授围绕企业需要展开研究,再引入风险投资,让创新得到资金保障。

(责编:王永战(实习生)、马丽)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