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年夜大餐”的央视春晚,近年来一直伴随着种种有关版权的争议。曾有小品因未能与原文作者协商好版权问题而被临阵剔除,也有相声作品播出后被曝抄袭了网络作者的段子,甚至还有原作者与制作方为版权问题对簿公堂……然而今年的央视春晚播出后,林林总总的观众“吐槽”之中,与版权相关的话题十分罕见。除了有观众感觉大张伟的歌曲《倍儿爽》在曲风上与《江南style》有几分相似外,其他节目并未被发现有“抄袭”之嫌。
今年的春晚为何未受版权之困?《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在采访央视版权部工作人员时了解到这样一个小故事:2014年央视马年春晚最后一首歌《难忘今宵》的舞台背景,是循环播出的一组以“十二生肖”为造型的剪纸。据了解,这组剪纸出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方林之手。《十二生肖》剪纸中的小花蛇,曾在2013年就出现在央视蛇年春晚的舞台上。南京剪纸连续两年压轴央视春晚,背后却有个关于版权的小插曲。原来,去年北京某图库公司向央视提供了这组生肖剪纸,但并没有取得原作者的确认。张方林发现后主动联系了央视说明情况,央视便及时为张方林补发了相应的证明和证书。今年,央视马年春晚剧组打算继续使用他创作的剪纸,便提前给作者张方林打来电话,还特意由央视版权部发来了确认函,这让张方林感觉到,不仅作品得到了认可,自己的权益也受到了尊重。
春晚是集歌曲、舞蹈、戏曲、相声、小品、杂技等艺术形式的演唱、表演为一体的大型晚会,其中还涉及舞美设计等内容,不同形式的每一个节目和其中涉及的艺术作品都是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在集纳这些内容时,对每个作品的版权审查都至关重要。从前文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由于电视台对版权问题的逐步关注与重视,对于作品版权的审查也日趋严格,未经许可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少,版权纠纷的减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仅春晚节目的版权纠纷减少,而且以讽刺侵权盗版现象为题材的相声还被搬上了地方春晚的舞台。例如在今年的北京卫视春晚上,在白凯南、叶飞等表演的相声《花样节奏》中,白凯南反串黛玉,用搞怪的形式模仿盗版碟播放时断断续续、节奏忽快忽慢的场面,令观众捧腹的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盗版好比不和谐的音符,破坏了社会环境中原本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