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发展新优势 打造区域发展极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参照系”,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以及综合实力正日益成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国各地方加快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协调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建设,知识产权重点环节不断突破,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统领,各地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建设工作,这不仅是以点带面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根本路径,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伴随着近年来地方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各地已初步探索出具有区域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顺德表示。
强省建设:扎实推进 引领区域转型升级
2016年全省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8.4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首位……这是知识产权大省江苏交上的一份创新发展“成绩单”。2012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坚实起步。5年来,江苏省知识产权实力连上新台阶,成功迈入首批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行列,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持续提升。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表示,5年来,江苏省坚持以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作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主攻方向,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添薪加火。
5年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国家知识产权局引导各地方扎实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现已确定13个省份开展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工作,并依托这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尖兵”,加快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知识产权战略高地。
四川以加快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为主线,深化实施知识产权“八大工程”,提出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制度改革、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等26项重点任务;河南开展试点示范引领,构建点线面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新格局,力争早日建成支撑优势明显的知识产权强省;甘肃计划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发挥区位优势、产业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之路……目前,13个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均出台了具体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实施方案。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全面推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调动了各个地方的工作积极性。
“我国地域辽阔,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知识产权工作着力点也各有不同,为此必须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实际和知识产权工作实际,确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重点任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国瑞表示,各地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之路,有助于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目标。
强市崛起:提质增效 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探索建立“专利银行”,率先开展专利权质押保险贷款,搭建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助力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青岛市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努力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契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聚焦“转调创”,发力“蓝高新”,营造出一片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沃土。
“厦门市于2013年底启动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几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创新带动发展,以重点项目带动整体水平提升,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体系建设中各个突破。”厦门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卢琳兵告诉记者,2016年底,在高标准完成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培育工作的基础上,厦门确定了创建知识产权强市的新目标。未来,一个“对标国际、引领全国、支撑区域”的知识产权强市令人期待。
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正在成为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在城市经济发展、产业规划、综合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全面运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城市治理模式,是支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进一步深化城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指导意见》,开始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的评定工作。2017年,青岛、广州、武汉等10个城市获批率先开展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努力在“高原”之中打造“高峰”。
凝聚改革动力,深化创新引领,聚合发展优势。5年来,各地各部门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为主线,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为重点,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强市建设,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报记者 王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