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证券化:专利“变现”跑出加速度

2021年06月18日14:31 |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小字号
原标题:知识产权证券化:专利“变现”跑出加速度

  让“知产”变资产,助专利变红利。自国务院出台政策鼓励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以来,我国多地相继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近日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再添新兵。

  6月1日,专利许可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中技所-中关村担保-长江-1-10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正式启动。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劲松认为,该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采取专利二次许可模式,填补了北京地区以专利作为底层资产的证券化产品的空白,对于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专利二次许可模式日趋成熟

  中国技术交易所(下称中技所)总经理郭书贵介绍,该专项计划采取专利二次许可模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总规模不超过10亿元。何为专利二次许可模式?郭书贵介绍,这是指发行主体与科技型企业构建两次专利许可关系,并以专利许可债权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证券化产品的一种融资方式。

  北京中金浩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丁坚进一步解释说,知识产权证券化是利用企业持有的“资产”所产生的稳定现金流作为基础资产,通过结构化设计与信用增级发行证券进行融资。传统的基础资产现金流往往是企业的应收账款或基础设施的收费收益权,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是企业所持有的知识产权所产生的现金流。

  各地在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资产证券化要求底层资产具有“稳定、可预期的现金流”,知识产权证券化如何逾越这一天然障碍?丁坚认为,此次中技所作为发行主体与科技型企业构建两次专利许可,就是采取合法的交易形式构造一个“稳定、可预期的现金流”作为基础资产。从2019年“兴业圆融-广州开发区专利许可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至今,专利许可模式已经得到多次验证,并在多个地方陆续推进。

  中技所发行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由长江资管作为计划管理人,由北京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作为增信和担保机构。北京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荣兰认为,本次推出的知识产权创新金融产品,通过专利二次许可、中关村担保提供担保和差额补足增信的方式,在基础资产、交易模式、担保方式、增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有效激发了企业无形资产的融资功能。

  证券化创新探索未来可期

  此次中技所发行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服务拥有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优选体现企业核心技术价值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经专业评审和评估后,给予入池企业100万元至3000万元不等的融资额,预计补贴后企业的融资成本为3%至4%。

  荣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荣联科技)是此次首期证券化产品入池企业之一,作为数字服务提供商,公司积极布局物联网、大数据、5G+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并进行了相关专利布局和软件著作权登记。荣联科技总裁闫国荣认为,知识产权证券化进一步拓宽了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方式,充分体现了企业专利的价值,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加快创新发展。

  近两年以来,我国各地政府纷纷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并发布配套文件给予政策支持。丁坚认为,各地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优惠政策,给予知识产权证券化很大的补贴力度,因此相比于银行授信,很多具有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获得了更低成本的融资。而且,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式相比,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融资规模更大,更有利于权利人获得充足的资金。

  自2018年至今,我国累计获批并发行了20多个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实现融资超过200亿元。但郭书贵认为,知识产权证券化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中技所仍需结合企业知识产权交易的特点,在交易模式创新、风控措施设计等方面积累更多的经验,以更好彰显和发挥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丁坚同样认为,虽然知识产权证券化能够有效帮助创新型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但任何一种金融创新都有一定的风险,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也不例外,知识产权价值不稳定、政策变动、底层企业违约等因素都可能带来风险。此外,知识产权证券化与传统资产证券化相比更加复杂,如何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如何实现未来收益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如何寻找到更合适的增信方……这些制约知识产权证券化实现规模化、市场化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现阶段,各地正积极探索更具市场化、标准化、可复制、高效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模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佛山、烟台等多个城市已正式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南京、成都、合肥、杭州、武汉等地区也在陆续推进。丁坚相信,随着知识产权金融的多样化发展,除专利、商标、版权等可以作为基础资产,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权等都会迎来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创新的机会。(本报记者 刘 仁)

(责编:赵竹青、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