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兒童生活調查:“山寨食品”成難得美食--知識產權--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貧困兒童生活調查:“山寨食品”成難得美食

2013年06月18日08:37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蒙妹玲每天上學都要乘坐簡易的小船往返上百米寬的紅水河。

  蒙妹玲每天上學都要乘坐簡易的小船往返上百米寬的紅水河。

貧困兒童生活調查:“山寨食品”成難得美食

  貧困山區孩子營養差,方便面調料就饅頭當午飯。(資料圖)

  成長之困:四千萬貧困兒童調查

  編者按 在剛剛過去的“六一”兒童節,許多孩子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禮物,參加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過了一個充實而快樂的節日。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這樣幸運。在廣西、貴州、青海、陝西、安徽、江西、福建等省(區)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還生活著四千多萬14歲以下的兒童。

  盡管近年來這些兒童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下,生存境遇有了一定改善,但他們在營養健康、疾病防控、教育資源等方面與城市兒童的差距仍在擴大,長期的貧困導致他們的精神世界黯淡無光,遠離現代科技和社會發展,更讓他們對外部世界充滿迷茫。兒童的命運既是個人的命運、家庭的命運,也關系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讓我們一起來關注這四千萬貧困兒童的成長。

  半天趕路 半天上課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知識改變命運”曾激勵著無數寒門學子奮發圖強,改寫自己的人生。然而,記者在多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採訪時發現,這裡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因家庭條件差、自然環境惡劣、學校生活艱苦,受教育的質量難以保証,一些學校甚至因學生疲憊難支放棄下午課程。

  “感覺還行,就是累”

  早上6點左右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鎮大調村,薄霧籠罩,天色將明未明,不時還聽到一聲聲雞叫。13歲的蒙妹玲利索地從床上爬起來,簡單地漱了漱口,背起書包就往門外走。蒙妹玲的父母年近60歲,由於頭一天干活疲憊,此時並沒有起床給她准備早飯。

  蒙妹玲就讀於貢川鄉紅柳小學,上學要橫渡紅水河。孤單地沿著河沿土路走了30多分鐘后,蒙妹玲到了渡口。7時左右,其他村組的10多個學生陸續匯集於此,一艘由報廢漁船改裝的渡輪把他們接過河。渡輪的船舵傳動絞索是幾截自行車鏈條拼起來的,繞船幫一周,裸露在外,拐角處的幾個滑輪單薄得幾乎隨時可能被扯斷。到河對岸的碼頭,坐船要近半個小時。看著湍急的河水,蒙妹玲經常會感到害怕。

  下船之后爬到坡頂,就到了學校,這時已經快8點。約10分鐘后,上課鈴響了。“感覺還行,就是累。”蒙妹玲說著走進了教室。

  紅柳小學校長韋茬文告訴記者,學校一至六年級共有學生115名,學前班學生26名,70%學生家離學校四五公裡,有的需要過河,還有的需要翻過三座150多米高的山頭。“放學后,看著一個個弱小的身影手腳並用地上山,很心酸。”他說。

  記者走訪發現,廣西都安、大化兩個瑤族自治縣以及貴州省安龍縣、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安徽省金寨縣,都地處山區,自然環境惡劣,許多學生和蒙妹玲一樣,上學的路途充滿艱辛。

(責編:羅丹、馬麗)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