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风云卫士”破译“大气密码”

2018年06月07日07:58 | 来源:经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风云卫士破译“大气密码”

  2018年6月5日,“风云二号”家族最后一星划破寂静夜空,奔向浩瀚宇宙:风云二号H星搭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西至中非、东至大洋洲……这颗卫星将使得中国静止气象卫星全球服务范围向西扩大,不仅能够获得我国天气系统上游地区的“大气密码”,还将覆盖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当地气象预报、防灾减灾提供支撑。

  自1986年启动研制开始,到首发星——风云二号A星于1997年6月10日成功发射,再到2004年10月19日发射的风云二号C星开始进入业务卫星运行阶段,“风云二号”系列迄今已有8颗卫星进入太空,形成“多星在轨、互为备份、统筹运行、适时加密”的业务运行模式,实现了“国产卫星定量化应用最好”“定位精度达到同代气象卫星世界先进水平”“在轨定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项突破。

  “团队人员研制每一颗新的风云二号卫星时,都会充分总结前一颗卫星的有效经验,用以指导新卫星研制。因此,‘风云二号’系列卫星一颗比一颗先进,性能一颗比一颗优化。”据风云二号总设计师曹亮透露,风云二号H星是风云二号所有卫星中可靠性最高、性能最稳定的卫星,相对于上一颗发射的G星,共有15项技术状态得到改进提升。

  那么,这颗年纪最小的“优等生”H星肩负了怎样的使命呢?根据“风云”静止气象卫星布局方案,风云二号H星将与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一西一东“守望”地球风云。“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系列的收官之战,该星的主要任务就是与风云四号形成业务上的无缝衔接。”风云二号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魏彩英说。

  “由于我国天气系统大部分自西面移动而来,例如寒潮,一般以自西向东路径从中亚进入新疆,进而影响我国西北、华北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表示,风云二号H星的定点位置能更好地覆盖我国天气系统上游地区,提高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不仅如此,风云二号卫星的朋友圈正在进一步扩大。应世界气象组织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要求,风云二号H星的定点位置由原定的东经86.5度更改为东经79度,将为西亚、中亚、非洲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提供良好的观测视角和“定制化”的高频次区域观测;并可实时获取可见光、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收集并转发气象、海洋和水文等环境监测资料,严密监视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天气系统的变化。

  “根据国际灾害数据库的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山、沙漠、海洋等无人区较多,气象资料缺乏,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相对灾害损失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以上,且以气象灾害居多。”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此举措也是为了响应世界气象组织希望中国加强印度洋区域的卫星观测,避免未来该区域出现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监测空白的建议,对进一步提升中国航天事业和气象事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根据今年4月份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遭受台风、暴雨、强对流、森林草原火灾、沙尘暴等灾害时,可申请启动该机制。届时,风云二号H星可参与提供5分钟到6分钟一次的高频次云图及相关定量产品,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及时信息。

  “光的反照率、沙尘浓度、水汽含量……以及云雾、积雪的厚度都是多少,预报员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图片,还有从卫星云图中繁衍出的各类定量化产品。”魏彩英介绍,目前,风云二号卫星资料和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应用效益。以台风监测为例,自1998年风云二号卫星投入运行以来(截止到今年4号台风),对西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471个台风、登陆我国的141个台风监测,无一漏网。(郭静原)

(责编:王小艳、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