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基于传统的创新才是真正的时尚

2018年05月22日08:33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基于传统的创新才是真正的时尚

当前,在工艺产品设计领域,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崇洋”和“炫富”的问题,反映出的是部分从业人员的身份焦虑,以及精神和文化上的迷失。其实,西方的产品一旦剥离了物质和工艺的精致感,剥离了价格堆砌的“尊严”,剩下的是陌生的人文背景和审美趣味,无法真正满足我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

长期以来,我们的工业设计教育引入了西方现代工业设计体系。中国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学习西方古典绘画,却不注重学习中国书法和绘画;学习西方工业设计史,却不注重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热衷于外国语言的学习,却对中国古典文学了解不够深入。中国的传统审美教育一度在设计教育中失去了自己的位置。这种缺位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缺位,更体现了技术背后深层次的传统审美思想和观念的缺位。

工业化和现代化崇尚科技、追求速度,改变了空间概念、时间概念、社群关系和职业概念,同时也带来了生态平衡破坏、人际关系淡漠等一系列的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现代主义与历史割裂的局限性,从而开始重新审视历史和传统。当代的人文概念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主张多元的民族共生与重构,全新的世界也赋予了传统经典新的文化内涵。当代的人文概念是更加注重包容、丰富和人性化。

今天中国工业设计的审美始终以西方现代主义工业设计概念为主,一味地追求简约、科技感、未来感和新材料。这正是由于中国尚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还沉浸在物质的狂欢和对工业化的憧憬之中,视野中对传统缺少观照,情感中对传统缺少温情。这种现象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典型的案例是“国际主义风格”建筑设计的兴起,但其最终只能成为众多设计风格的一种,而不是全世界建筑审美的唯一标准。

即便我们经历了百年沧桑与巨变,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优秀民族文化生命力依然强大。拨开种种复杂的外在表象,中国承载农业文明的群体依然存在,甚至还很活跃,以家庭为单位的教育体系尚未中断,教育观念依然深入人心。我们的文脉没有断裂,我们不仅没有远离传统,而且不可避免地流淌着传统的血液,传统文化的印记赫然醒目、鲜活如初。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咖啡大量进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喝咖啡甚至成为一种时尚。但是,以优越文化背景为光环的咖啡文化的进入,并没有中断中国茶文化的绵延历程。相反,今天中国人的茶生活依然丰富,茶文化的发展态势依然蓬勃。人们热衷于讨论茶的品种与品质,尝试各种办法来提升喝茶的精神意义,例如造茶室、烧柴窑、研究喝茶仪式、学习古代文人喝茶礼仪、学习禅道等。同时,茶作为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商务会谈形式以及高端社交仪式的元素,本身就是一种时尚。中国茶文化的复兴,也带来了巨大的茶器市场。这是由中国大众血液里的传统精神推动的,传统茶文化中所追求的天然、素雅、禅境的东方审美哲学和人文精神还在默默发挥着作用。所以说,真正的时尚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传统的创新。

事实上,每个民族的物质观都是有差别的,这种特定的文化惯性很强大。比如,我们崇尚的是玉文化,而不是钻石文化。我们对陶瓷情有独钟,超过对玻璃的青睐。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处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中国人才能真正感受到一种价值感、传承感、拥有感、富足感、延续感与归属感。年轻人往往期望出走和拓展生命半径,而人到中年,却经常要思考和总结自己生命的历史定位。你能想象一个中国老人在英式宫殿里安度晚年么?他的内心可能多少有点失落和不安。但是,如果他在中国,哪怕是生活在仅有几件简单中式家具的小小空间,老人就可能获得了安全感和存在感。原因在于,中式家具所带来的经典符号和“仪式感”对中老年人来说具有生命陪伴的意义。

其实,所有传统媒介都会有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每当说及陶瓷,不仅仅是中国人,而是所有人都会联想到青花瓷。中国很多的图腾通过陶瓷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出新的文化,从而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西方人在模仿制造中国瓷器,十七八世纪欧洲流行的“中国风”室内设计不仅大量陈设中国陶瓷,而且中国陶瓷中的很多图案也成为其他装饰品的图案来源。今天,世界陶瓷主要的产品设计都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追求一种平衡,中国陶瓷上的很多传统符号也继续被西方人创造性地化用。中国的传统陶瓷文化不仅仅是中国当代文化不可或缺的,也始终在世界陶瓷文化序列中享有重要地位。可以说,在这个时代,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守旧,而是创新,一种将传统审美唤醒的创新,一种符合当代审美趣味的创新,一种基于文化自信而向远方笃定前行的创新。

(作者:黄春茂,系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设计工作室主任)

(责编:龚霏菲、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