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中继星“鹊桥”升空 将助“嫦娥”探月

2018年05月22日08:28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中继星“鹊桥”升空 将助“嫦娥”探月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昨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鹊桥号中继星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将为年底择机实施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飞行25分钟后,星箭分离,将鹊桥号中继星直接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40万公里的预定地月转移轨道,卫星太阳翼和中继通信天线展开正常。后续,鹊桥号中继星将经中途修正、近月制动和月球借力,并完成L2点捕获、轨道修正后,最终进入环绕地月L2点的使命轨道。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将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鹊桥号中继星承担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与地球间的通信和数传任务。此次发射还搭载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两颗月球轨道编队超长波天文观测微卫星“龙江一号”“龙江二号”,将开展月球轨道编队飞行、空间超长波天文干涉测量等技术试验。鹊桥号中继星和微卫星还将利用携带的荷兰研制低频射电探测仪、沙特研制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中山大学研制激光角反射器等有效载荷,择机开展科学探测试验。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任务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之后,国防科工局组织开展了嫦娥四号任务实施方案调整的论证工作。综合考虑国际前沿、科学价值、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最终确定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总体方案。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这一面称之为月球背面。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由于受到月球自身的遮挡,无法直接实现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鹊桥号中继星将在地月连线延长线的L2点附近,围绕L2点飞行,实现对地、对月中继通信,保障嫦娥四号任务实施,其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6.5万公里,距地球40多万公里。

拉格朗日点又称为平动点,于1772年由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推算得出,是指一个小物体在两大物体的引力作用下,小物体相对于它们基本保持静止的空间点。该空间点有五个,分别为L1、L2、L3、L4、L5。在拉格朗日点上,探测器消耗很少的燃料即可长期驻留。(王谌)

  链接

  远望号大洋接力测控

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21日清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远望号船队在太平洋某海域接力完成海上测控任务。

“鹊桥”的海上测控任务由远望7号、6号船接力完成,主要承担火箭三级二次工作段、中继星入轨段的测控任务。据介绍,远望7号船是海上测控的“第一棒”,随后与远望6号船形成搭接弧段“接力并跑”,接过“接力棒”后的远望6号船顺利完成星箭分离等关键动作的测控任务。

这是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任务,远望号船队也面临许多“首次”挑战: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首次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实时信息交换,远望号船队也首次与中心通过双路由进行数据传输。

为搭建“鹊桥”,远望号船队经过十多天的海上航行,分别提前数天抵达太平洋某预定海域集结布阵。远望7号船自5月4日完成“亚太6C”通信卫星海上测控任务后,随即机动至任务海域;远望6号船5月5日出航,全速驶向太平洋某预定海域。

海上航渡过程中,远望7号船组织施放信标球跟踪测试测控设备性能,通过实操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试人员能力评测,开展船内联调、与中心间联调、1∶1模拟演练等各类模拟演练,让科技人员不断熟悉掌握任务方案流程;远望6号船主要针对任务难点特点详细梳理12项风险挑战,并制定应急情况下船舶机动方案等36条应对措施,专门成立应急小组,采用故障预设等方式开展应急方案演练,不断锤炼科技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按计划,两艘测量船完成“鹊桥”海上测控任务后,将直接奔赴新的海域执行后续任务。(魏龙 倪栋梁)

  专访

  中国探月创新不断

  ——访俄航天专家热列兹尼亚科夫

21日,中国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中继卫星“鹊桥”发射升空。这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将为2018年底择机实施的嫦娥四号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对中国的探月成就,俄罗斯专家表示,虽然中国目前所处阶段尚未超越上世纪先行探月的航天大国,但运用的新科技、新方案为探月成功奠定了基础。

“中国探月成就在国际航天界早已广受好评,中国在探月方面的各种创新源源不断,其中一些研发成果具有先锋开创意义。”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热列兹尼亚科夫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他还表示,与上世纪相比,各国当前的探月活动更加理智,更注重应用。

热列兹尼亚科夫认为,月球的独特自然环境很适合用于测试航天科技,开展工艺实验,设置天体观测仪器,进而收获与地球上开展这类工作时不一样的成果。如果远望未来,月球的各种矿物、能源还有望供应地球所需。

“当前人类探月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他说,“一是研究了解月球,二是开发月球资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苏联竞相探月是为了冷战需要,其目标就是超越对手,而很少从实用角度出发考虑探月登月的意义。目前各国制定探月计划时非常理智,并不是为了与他国竞赛。”

“中俄美当前的探月活动都注重探究月球新知。但与后二者相比,中国探月工程从一开始就相对更注重将探月科技研发成果用于医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实用领域。俄美虽也有类似的转化研发计划,但其落实进度相对滞后。中国探月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争强斗胜’,也就是不急于抢先派探测器或宇航员登月,只要能尽早开发月球即可。”热列兹尼亚科夫说。

他说,中国准备让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这将是“前无古人”的创举。中国航天技术在很多方面已发展到与美俄并驾齐驱,因此完全可为各国联合考察开发月球作出重大贡献。而航天大国如能开展探月合作,可以把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分担项目经费,这比各国“单打独斗”地探月更经济实用。

“俄罗斯和中国可在探月工程所涉及的所有方面开展合作,”热列兹尼亚科夫说,“例如双方共同研制新型运载火箭、航天器的发动机及其自带的服务系统、科研仪器等。此外俄中良好的双边关系也有助于双方在航天合作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新华社记者 栾海)

(责编:王小艳、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