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2

破解制约产教融合瓶颈

2018年01月04日09:09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破解制约产教融合瓶颈

“高校教师大都是从学校门到学校门,没有生产和工程经历与经验;由于论文(SCl)导向,即评估体系导向,大多数研究是从文献到文章,课题脱离生产实际,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或脱离产业;高校课程设置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一些实践环节形同虚设等。”1月2日,在谈到深化产教融合面临哪些主要问题时,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何洪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7个方面提出了30项措施意见。

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

对于深化产教融合,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研究员兰伟说,阜阳及周边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学校生产车间生产产品归学校所有,一些负责老师并无积极性;对于某些老师来说,这是一种教学,让学生了解就行了,老师认为还是要以教学为主体;同时,学生工作时间没保证,学生熟练度也不够。”兰伟说。

除此以外,兰伟认为,目前一些产品低端重复市场,科技含量不足;抓不住市场需求,没有专人负责市场营销;一些学校设备购买过程有些复杂,申报等程序走下来,一年多招标回来,可能已经错过市场机遇。

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药理系博士后任金琪看来,目前产教融合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两个方面: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考核评估系统,更注重于衡量是教学质量和科研论文发表等,而忽略了对职业教育和科技转化应用产业等的评估;现行的高校教育理念和传统社会价值观,“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普遍存在,缺乏产教相融意识。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就很鼓励产教结合,约三分之一药理系教授拥有自己的科技公司,可以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成专利产品。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肖国樱还指出,利益协调和分配问题也是产教融合面临的重要问题,有技术含量的成果科教单位希望能在自己手上、自己单位做成产业,不愿意轻易“拱手于人”,而产业化不同于技术研发,合作需要处理好利益分配,尊重原创。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就强调,当前产教融合发展确实面临不少瓶颈和制约因素,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存在着“两张皮”问题。

构建产教融合“一揽子”政策体系

如何才能真正深化产教融合?

“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学和科研评估体系,理与工区别要分开;打破高校评‘帽子’进入的规则,从企业引进有实际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人作为高校教师;废除人才评定中的各种‘帽子’,目前的人才评审已有些阻碍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技木的发展;要探索产学研的合作形式,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和产权的界定等。”何洪说。

兰伟就提出了具体意见:优化顶层设计,改革管理体制,通过绩效工资等方式,调动老师积极性;确立产教主体,企业生产为主体;完善教学方案,保证生产时间,生产代替学分;深化校企合作,利用地方资源,校企形成共同体;深度接轨市场,产品设备与质量与市场无缝对接;鼓励成果转化,出台有关政策鼓励老师把论文写在车间里,职称评审估计生产产品折算核心期刊论文;优惠产品税收,高校产品税收优惠甚至减免。

“产教融合需要注重优势互补,遴选1+1>2的好项目;要奖励或鼓励产教融合做得好的单位和项目,要留至少一半的经费进行后补助。”肖国樱认为树立好典型非常重要。

任金琪也建议,可以细分高校考核的指标,给予职业教育和应用产业研发更多的优先权,鼓励高校引进社会力量和资金,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和创新产品的需要;再次,高校管理层和教师改变传统思想观念,目前的高校人才留学计划就很不错,可以把一些先进的理念逐步带进国内。

因此,此次《意见》在政策设计上,形成了诸多亮点。“比如,明确‘四位一体’体系架构,首次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内涵及制度框架;将教育先行、人才优先融入各项政策,实行‘引企入教’改革,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合理划分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边界,不搞行政命令式‘拉郎配’等。”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本报记者 马爱平)

(责编:杨轩(实习生)、张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