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陈宏兵:中国是版权事业发展最快、成果最丰硕的国家之一 

2017年08月16日15:52 | 来源:人民网-知识产权频道
小字号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设立三周年之际,中国版权杂志记者专访了办事处主任、外交官出身的陈宏兵先生,与他就WIPO与中国近40年的合作、 中国在国际版权体系中的角色及未来、办事处三年来的工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WIPO是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可靠的长期合作伙伴

中国版权杂志: 1980年6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成为WIPO第90个成员国。30多年来,中国与WIPO组织保持了良好的合作。请您对此作简要回顾。

陈宏兵: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始终是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可靠的长期合作伙伴。事实上,双方交往远远早于中国加入WIPO之日。1973年11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法律部主任任建新率团出席WIPO领导机构会议,成为双方的首次接触。此后直至1979年11月鲍格胥总干事首次正式访华,双方始终保持交往。

近40年来,WIPO一直支持和参与中国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努力。在中国商标法和专利法等法律起草过程中,应中国政府要求,WIPO提供了技术咨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WIPO与中国知识产权界保持经常性沟通,促成中国参与包括《巴黎公约》和《伯尔尼公约》在内的15个重要的国际公约,推动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对接世界通行规则。中国也积极支持WIPO的全球规则体系构建工作,于2012年承办关于音像表演的外交会议,促成了《北京条约》的缔结,成为双方在立法领域互利合作的典范。WIPO还与中国在知识产权国际注册与保护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上述合作为中国推进对外开放,扩大国际经贸、技术和投资合作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WIPO一直致力于在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方面与中方开展合作,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1986年,中国的第一所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就是在WIPO总干事的建议下成立的。目前,WIPO与中国主要的知识产权教研机构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共同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等活动。WIPO已连续两年在华举办暑期学校,与同济大学开办了联合硕士项目,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从去年起,WIPO还提供全中文网上课程,首期培训学员达到近3000人。

WIPO与中方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领域的互利合作值得称道。2000年,中国倡议设立世界知识产权日,得到WIPO全体成员国批准。此后,每年的4月26日成为全球知识产权界最重要的节日,WIPO也与中方合作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WIPO与中国媒体界的合作持续加强,知识产权相关信息传播顺畅,促进了中国公众知识产权意识的快速提升。

当前,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知识产权领域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能力进一步增强。WIPO与中方在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扩大。WIPO每年均与专利、商标和版权管理部门合作举办多期针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员的培训班,有效促进了全球知识产权体系的均衡发展。

WIPO高度赞赏中国坚定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愿在新形势下与中国政府、私营部门、研究机构和公众开展更加广泛的接触和交往,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合作模式,实现共同发展。

英美等国经验表明:版权制度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版权杂志:有人说,“21世纪是版权的时代”,您认为,从当今世界格局看,版权的重要性何在?

陈宏兵:版权制度是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既保护创作人的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也保障公众获得信息与知识的机会,对促进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英美等国家的经验表明版权制度对于促进一国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发展文化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文化消费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更加重要,版权相关产业日益成为各国经济的支柱产业。2014年WIPO调查显示,版权相关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全球平均比例为5.18%,占全体就业的5.32%。版权制度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空前上升。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数字技术发展,传统作品全面转向数字化形态,其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经历重要改变,对传统作品的发展生态和传统版权制度提出了挑战。一个跨越国界的全球数字内容市场正在形成。技术门槛的降低使得个人创作和传播作品的能力提升,其权利如何界定和保护也成为新的课题。版权制度面临着应对科技发展,不断调整文化产业链条上各方权利义务关系,实现多方利益平衡以及公权与私权均衡,塑造良好文化产业生态的历史性任务。

此外,从全球范围看,随着知识产权意识提升和制度普及,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利用版权制度保护和发展其传统文化。发展中国家要求对传统版权制度进行更新,增加保护民间文艺等客体,提供更多的限制与例外规则等。版权制度在守护和发展人类文明成果方面的社会价值更加突显。

总之,版权制度未来必将更加深入地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人知悉并且遵守的基本规则,同时其对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合作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也将持续提升。

中国是全世界版权事业发展最快、成果最丰硕的国家之一

中国版权杂志:中国的版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面临不少问题。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版权保护和发展的总体状况?

陈宏兵:中国是全世界版权事业发展最快、成果最丰硕的国家之一。自1991年第一部《著作权法》实施以来,中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版权法律框架。中国版权行政管理机构、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和集体管理组织等机构迅速创设并投入运行。著作权登记总量逐年增长,2016年已突破200万件。著作权质权登记数量也在上升。版权运营水平持续提升,近年来在文化圈内出现的“IP”热和全产业生态链就是最佳证明。

权利重在实施。得益于行政综合执法和司法保护,中国版权执法工作也取得显著效果。特别是近10多年来,中国国家版权局等部委持续开展“剑网”行动,强化网络版权执法,净化了网络环境,全面提升了网络版权保护水平。软件正版化工作成绩斐然,使用正版软件成为社会主流。在此过程中,中国在监管模式和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有些做法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借鉴意义。

在教育研究和宣传方面,中国版权工作者们投入了大量精力,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尊重版权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得益于版权制度的发展,中国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电影、游戏等行业实现了高速增长。版权相关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2014年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已占到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28%,版权促进文化繁荣和进步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必须看到,中国版权制度的历史并不长。各界人士对于版权制度的了解和认识还有待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仍有提升空间。版权法律法规调整步伐有待加速,集体管理组织和版权服务机构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发挥。

我们注意到,中国政府正在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版权保护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政府持续出台鼓励版权制度的政策措施。从需求端看,借助互联网,中国文化创意事业迅速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已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供给端看,中国版权保护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也具备了一大批利用版权保护促进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人才。这些都给中国版权事业继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我们对中国版权事业发展充满信心。

期待中国在全球知识产权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版权杂志:2012年6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音像表演外交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并缔结了《视听表演北京条约》,进一步完善了国际版权保护体系,这是WIPO在版权保护方面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在国际版权界中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您如何看待中国在国际版权体系中的作用?在加强版权国际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上,我国还应在什么方向着力?

陈宏兵:在版权领域国际交往方面,中国一直表现活跃。中国代表积极参与WIPO主持的版权国际规则制定工作,在版权及相关权常设委员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正如你所言,中国承办了关于音像表演的外交会议,缔结了《北京条约》,为完善全球版权法律制度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治理建设者和贡献者良好形象。中国积极参与《马拉喀什条约》的谈判并予以签署,现正研究批准事宜。此外,中国也积极参与广播条约、相关限制与例外、全球数字内容市场等国际讨论和对话,推动有关进程向前进展。

在WIPO平台上,中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开展了广泛互动和交流,分享经验。WIPO与国家版权局合作开展了版权保护促进江苏南通家纺市场和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发展的案例研究,有关报告在全球范围内发布分享,为其他国家通过版权保护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了有益参考。近年来,中国与韩国、蒙古和俄罗斯等邻国的版权圆桌会议定期召开,区域性交流持续增多。WIPO还积极促成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的交往与合作。

中国版权事业发展始终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将更为紧密,中国参与全球知识产权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均会有新的拓展。我们期待着中国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推动多边版权规则体系谈判,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二是加强经验分享。中国在版权制度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环境下的版权保护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包括监管规则的跟进、技术手段的使用等。通过与世界分享这些经验,中国可以为数字化条件下的版权制度变革发挥积极作用。三是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之一,版权保护可以支持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媒体合作等,服务民心相通。根据WIPO与中国政府签署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双方可以探索新的合作措施。四是多方参与。版权事业发展离不开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参与和支持。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作用上升。中国版权研究机构、学术机构和民间团体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WIPO等多边平台工作,发出中国声音,为推动全球版权制度更趋均衡做出贡献。

中国版权杂志: 请问,到目前为止,《北京条约》已有多少个国家加入或批准?对何时能够生效您有预期吗?

陈宏兵:据最新统计,批准和加入《北京条约》的国家已有16个。这个数字与条约生效所需的30个国家之间似乎有一定差距。但事实上签署《北京条约》的国家早已有74个。这一数字表明了该条约在国际社会受到广泛欢迎。据了解,不少国家正在积极推进批约的国内法律程序。有几个国家已完成国会批准,下步只需要向WIPO正式提交批准书即可。近来,WIPO中国办事处与中国国家版权局、北京市人民政府等加强合作,共同推广条约,取得了积极成效,多个国家加快了批约步伐。我们对《北京条约》早日生效抱有完全的信心。

我们对《北京条约》生效的信心来自于国际社会关于保护表演者权利的共识。作为艺术创作者,表演者理应得到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合理回报。只有享有更全面的权利,表演者才能获得必要的生活条件,继续从事创作。在数字化条件下,《北京条约》可以为表演者提供更加完善的保护。各国政府对于全面保护表演者权利的必要性具有广泛共识,同时认为《北京条约》有助于促进各国视听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国际文化合作。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北京条约》还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总而言之,《北京条约》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其早日生效值得大家期待。

三年落地、生根 ,未来开花、壮大

中国版权杂志:今年7月是WIPO中国办事处成立三周年,请您简单回顾下办事处三年来的成绩,下一步,办事处将着重开展哪些工作?

陈宏兵:中国办事处成立于2014年,是WIPO的第4个驻外办事处。三年来,中国办事处紧抓中国知识产权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从双方利益的结合部入手,本着落地、生根、开花、壮大的基本思路,为促进WIPO对华合作开展了一些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

第一,作为驻华外交代表机构,办事处将促进政府关系,加强战略沟通与对接放首位。以高锐总干事为首的WIPO高层与中方领导人和政府部门负责人保持经常性交往,每年至少两次来华,共商合作大计。我们努力促成高锐总干事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夏季达沃斯等重大活动。在办事处推动下,WIPO分别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确立了合作法律框架。办事处还拓展联系渠道,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等建立合作关系,与商务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门保持交往;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学术机构的交往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第二,中国办事处积极推广WIPO知识产权全球服务体系,如专利合作条约、马德里体系和海牙体系,提升中国用户的运用水平,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制度助力,为中国权利人在海外寻求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帮助。为此,我们加大人力和资源投入,共举办或合作举办了71场培训班和推介会,参与了175场各类推广活动。目前,中国各界对WIPO及其服务体系的认识明显扩大,企业运用有关体系的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第三,促进务实合作。办事处与中国知识产权界保持良好关系,全力推进相关领域合作。双方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企业500强峰会以及G20、B20和T20等框架内举办关于知识产权的活动,协助在华举办树立尊重知识产权风尚全球大会、世界地理标志大会、电影产业版权保护圆桌会议等重大活动,积极参与版权博览会、专利信息年会、商标品牌节等活动。推进WIPO与中方在知识产权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交换和课题研究等领域的合作。

第四,加强人才培养合作。在办事处努力下,WIPO学院的网上远程教学项目成功引进中国。WIPO与同济大学的联合硕士项目全面启动。WIPO暑期学校两次在华举办。办事处还积极参与并支持了中方举办的多个国际培训班和研讨班等,为中国培养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贡献力量。

第五,扩大宣传合作。办事处与中国媒体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共同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宣传知识产权在促进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办事处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向社交媒体用户直接发送消息。更重要的是,办事处致力于中国知识产权最佳实践的搜集、整理和国际宣传。比如,在办事处协助下,福建德化在WIPO总部举办了陶瓷展,讲述了版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的中国故事。办事处还向WIPO网站、杂志和社交账号积极推荐中国企业、艺术家等撰写的文章和录制的视频,在全球范围内介绍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情况。

以上只是一些工作内容的罗列,算不上什么成绩。这与我们的目标以及双方领导层的期待相比,仅仅是个开端。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会继续乘着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春风,加强与中方伙伴的联系与协作,争取中国早日加入海牙体系和其他公约,共促《北京条约》早日生效,同时强化政策沟通,就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前沿问题共商对策;办事处会利用其全球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大“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对外投资过程中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办事处还将进一步加大引进国际资源,促进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公共宣传。衷心希望中国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给予办事处工作以关注和支持。

(责编:王湘浦(实习生)、申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