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危险!这样的活动护栏既不防撞,车辆还可能直接通过调头。记者 彭瑜
目睹惨状
七年研发生命护栏
黄飞40出头,是高速公路执法第一支队七大队副大队长。一位高速执法管理者,为啥“不务正业”干起了发明呢?
按规定,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原则上每3公里设置一处活动护栏,既要能阻拦车辆穿越,保证行驶安全,又要能移动,方便紧急情况下车辆的紧急通过。
然而,黄飞目睹了太多发生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的车祸——
2001年,一辆小车为避让小狗,撞到分隔带活动护栏上,两名学生和驾驶员当场身亡;
2004年,一辆小车在长寿区境内撞上隔离带活动护栏,飞向对面车道撞上迎面而来的小车,造成三人死亡……
“不防撞,移动太随意。”黄飞说,高速路约20%的车祸发生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死者家人的哭喊让他决心发明一种既防撞又便捷的新型活动护栏。
黄飞专门租了一间30平方米的门面,白天在执法一线琢磨分隔带护栏,晚上和周末就泡在这里潜心他的发明。
车工、焊工,黄飞都是一肩挑。为汲取国际先进经验,他还委托在美国的妹妹拍下当地的分隔带护栏寄回来研究。
历经7年摸索,同事胡兴帮忙机械操作,儿子负责电脑制图,2011年初,黄飞发明的“移动组合式分隔开口活动护栏”问世,今年1月获得国家专利。
![]() | ![]() |
(责编:罗丹、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