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在行动”系列报道(二)
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向公众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
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林露)近日,首份中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发展报告在京发布。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接受人民网采访时介绍说,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正在上线试运行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将推动实现“一网通办”。上线3个月以来,访问量已达到19万余人次。
助力企业更快掌握行业动态和新技术信息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全球推广建设‘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创新用户提升技术信息检索能力,更快地掌握行业动态和新技术信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王培章介绍说,在华TISC是我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和全球TISC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4月下旬,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在华建设“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的谅解备忘录,计划到2021年底,共分四个批次在华建设100家TISC机构。到目前为止,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已共同完成前两批17家TISC授牌运行,第三批30家左右的TISC机构筹建工作正稳步推进,经评估合格后将于今年9月正式授牌。据王培章介绍,前三批TISC机构分布于全国27个省(市),涵盖了地方专利信息中心、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等;第四批TISC候选机构推荐工作已于近期启动。
王培章透露,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正致力于打造TISC“高级版”,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方面,在华TISC机构除了为创新主体提供技术信息检索、咨询、培训等基础服务外,还可以根据自身优势提供专利预警导航、分析评议等高级服务,以及数据库建设、成果转化等自选的增值服务。其中,基础服务一般为免费服务,高级服务和自选增值服务可基于服务内容收取适当费用。这样既保证了基础服务的普及,也增加了特色服务的供给,为创新主体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
首份中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发展报告发布
2018年重新组建的国家知识产权局新设公共服务司,负责统筹指导全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各省(区、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也设置了负责公共服务工作的职能机构。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对外发布了我国首次组织编写的《中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发展报告》正式。
王培章介绍说,我国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以申长雨局长为组长的 “放管服”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二是广泛征求市场主体的意见建议,研究制定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今年1月印发《关于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提出了14个方面78条改革措施。三是通过设立地方商标受理窗口、专利代办处等方式,拓展申请渠道,进一步优化流程,大幅压缩审查周期,不断满足社会公众的创业创新需求。
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取得显著进展。一是加强公共服务主干网络建设。全国有42个副省级以上省市设立了信息公共服务机构,占比达到91%;地级市设立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也达到了21%左右。二是加强公共服务网点建设。联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完成17家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授牌运行;联合教育部认定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23家。充分发挥专利文献服务网点的作用,为创新主体提供优质的信息公共服务。
王培章告诉人民网记者,正在上线试运行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将推动实现“一网通办”。上线3个月以来,访问量已达到19万余人次。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的水平,还将升级改造新一代地方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为创新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公共服务。“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紧贴创新主体的需求,不断丰富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