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二维码:突破“专利墙”,提升话语权

2019年02月13日08:34 |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小字号

起于日本,兴于中国,这句话是二维码最直接的写照。我们现在每天都在使用二维码,如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扫一扫加好友等,均是基于二维码。这些应用也为中国成为二维码应用大国提供了支撑。然而,与二维码应用大国的身份不匹配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在二维码领域面临核心专利受制于人、话语权较弱、安全问题突出等问题。通过自主研发,我国已经在二维码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技术创新。其中以微信、支付宝、发码行公司、清华大学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经过大量的研发投入,已经在提高二维码识别效率、准确率、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那么,二维码有哪些关键技术?国内厂商如何提升话语权?国内厂商的专利布局能否比肩国外厂商?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二维扫码 存在隐患

打开微信或者支付宝的扫码软件对准一个黑白相间的二维码扫一扫,即可实现购物和公交支付、添加好友等功能。小小的二维码包含着大量的信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已经在“码”上打天下了,然而伴随而来的安全隐患也日益增多。“二维码发展至今的主要问题还在于安全。”华智数创(北京)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大数据中心总监蓝娟表示,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有:扫描二维码,就有可能进入含有欺诈内容的网址,这已逐渐成为病毒木马、钓鱼网站传播的新渠道;二维码容易被不法分子张贴收款,还有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在飞机票、火车票上的二维码可能承载个人隐私信息,如果随意丢弃或拍照晒朋友圈,都可能会造成隐私泄露,使其成为金融诈骗的新手段。

以二维码支付安全为例,目前的手机支付终端在完成二维码扫描后,一般只要求输入支付密码或者短信验证码,甚至可以通过短信重置密码。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这种支付过程的验证方式过于单一,存在短信劫持、篡改密码等问题。因此,用户只要提高警惕,不乱扫二维码,付款码支付的时候多加注意就会相对安全。

从技术层面看,二维码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由于其承载的内容具有不直接可见的特征,无法用肉眼区分,缺乏二维码的安全检测技术就会存在安全风险。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生成和解析二维码,并通过手机进行实时解码,由于没有中间环节对二维码解析的内容进行识别和监控,因此出了问题往往无法锁定责任主体。

加强研发 寻求突破

面对二维码安全带来的挑战,国内厂商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发。比如,目前阿里巴巴将相关专利集中在二维码安全展示、安全传输等领域,腾讯在编码译码、识别设备和VR等领域重点进行研发,试图保护二维码领域的核心技术,增强话语权。“腾讯在提高二维码的识别效率方面进行了改进,将矩形的QR码改进成了目前人们见到的小程序的圆形散状排布,图像区域位于两个条状区域的中部,两个条状区域围绕图像呈放射状排布,与传统的在二维码中插入图像相比,能够减少需要被纠正的码字的数量,从而提升二维码的识别效率。”蓝娟介绍。

不仅如此,为了保护二维码的使用安全,微信和支付宝基本上每分钟就会变更一次二维码数字,且只能被使用一次,这极大地消除了网络通路被攻破、数据通讯被劫持和篡改的安全隐患。

在二维码安全技术研发方面,清华大学数据研究院也加入进来,并研发了5A安心码。清华大学数据研究院二维码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沈维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品牌5A安心码基于清华数据研究院TrusCode安心码和TruScan安心扫专利技术,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将产品验真、监管、营销、保险四项数据融于一码,实现四码合一。该技术通过包装关联赋码专利技术,使箱码与单品码信息绑定,同时箱码通过条形码与物流信息绑定,让用户可以追根溯源,不必担心买到假货。

此外,业内人士还建议,未来相关企业和机构还可引入敏感信息过滤、风险检测、签名认证、发布预审、加密等技术手段,提高二维码防篡改、反逆向、可溯源、安全检测等安全支撑能力,实现二维码生成及识读工具软件的统一规范管理以及二维码信息内容的有效追溯,抓好二维码“生成”和“识读”两个关键环节,系统化解决二维码安全问题。

加强布局 争话语权

与二维码安全成为用户关注的焦点一样,国产码制技术的应用也被人们所关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使用的二维码中,日本QR码占65%,美国PDF417码和DM码各占15%,而国产码制的汉信码、龙贝码、GM码、CM码等加起来还不到5%。

在蓝娟看来,我国在二维码技术方面的话语权不足制约了国产码制的发展。如QR码专用识读机具、标签生成设备等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都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以Denso Ware公司为例,其在二维码领域开展专利布局较早,并且已成为了国际标准,目前共拥有上百件QR相关专利,专利布局遍布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相比而言,我国企业在相关领域的研发稍显滞后。

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在持续技术攻关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专利布局。目前,我国已在汉信码、图形二维码、文本二维码和安全二维码领域形成了专利布局,而且这些专利技术与跨国巨头的专利技术之间形成了相互交织的格局,这在一定意义上构建起了我国企业与跨国巨头进行专利谈判的筹码。

国产码研究代表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和北京龙贝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发明的汉信码和龙贝码,都拥有一套自己的编码与解码机制,龙贝码的先进性和最大的优势表现为它的高安全性,其破解率极低,而且压缩存储能力强,单位储存量大,单位存储量为日本QR码的4倍,美国DM码的5倍。

2011年,凌空网的创始人徐蔚提交了一系列“扫描二维码”相关的专利申请,并且先后在中国、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了相关专利。拥有全球二维码扫一扫发明专利技术的发码行公司于2017年9月举行了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二维码扫一扫专利授权签约仪式,在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的二维码扫一扫专利独家授权费用约7亿元人民币,且同时发码行享有美国公司、中国台湾公司被授权方20%股权。而目前包括微信、支付宝、共享单车等在内的一大批企业和行业都在无偿使用该发明专利。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日本电装公司在二维码领域布局的专利较早,且已经纳入到相关标准中,但很多专利处在免费开放状态。”沈维表示,随着我国企业近年来在二维码领域的不断发力,相关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可以比肩国外。这些专利技术为国产二维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陈景秋)

(责编:王小艳、王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