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疫后重振 知識產權添動力
經歷新冠肺炎疫情洗禮的武漢,再次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從一季度“按下暫停”,到二季度“重啟恢復”,再到三季度的“持續向好”,武漢的迅速復蘇反映出城市建設方方面面的扎實穩健和多年積累的綜合優勢。
在知識產權領域,武漢市知識產權局著力打造深入基層一線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著力提升企業商標品牌建設意識,在復工復產的關頭發揮作用,為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涵養創新創業生態,為疫后重振和高質量發展,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直達復工復產第一線
“多虧武漢知識產權保護(江岸區岱家山)工作站,我們研發的新產品,僅用18天就獲得1件實用新型專利,避免了產品被‘山寨’而失去競爭力。”看著公司的新產品推向市場后反響良好,武漢洪興偉業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正義深感欣慰。
像朱正義這樣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的服務深有感觸的企業負責人還有很多。武漢市這批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從2019年底開始建立,剛剛建成不久,就為助力疫后市場主體復蘇、實現武漢“疫后重振”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武漢市第一家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疫情期間,武漢知識產權保護(江岸區岱家山)工作站協助岱家山知識產權科創小鎮內企業進行了兩批紓困資金的申報工作,園區內已有71家企業被納入武漢市紓困資金名單。此外,該工作站還通過開展線上融資對接會等方式,協助30家企業獲得了融資,累計獲得復工復產融資金額8109.6萬元。
隨著園區企業順利復工復產,一批企業得到迅速發展——開辟新市場、獲得新訂單,銷售業績明顯增長。園區企業武漢六合天地有限公司因布局電商平台,訂單量比去年翻番﹔因為疫情影響,國家對糧食儲備力度和冷庫建設力度加大,武漢釔太自動化公司、鑫雲華制冷設備公司這半年獲得的訂單接近去年全年的訂單量﹔武漢康立優公司產品“一次性使用病毒採樣管”訂單量爆發式增長,各醫療檢測機構排隊提貨。
“這些銷售業績增長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擁有的知識產權都很多,這些企業也成為了小鎮內一批知識產權賦能、銷售業績明顯增長的典范。”岱家山知識產權科創小鎮有關負責人表示。
事實上,武漢市知識產權局在園區、專業市場等地加速建設基層知識產權保護站的初衷,是為了給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發展營造優良營商環境。以知識產權為支點,為企業“撬動”更強的市場競爭力,是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的重要工作。
走進武昌區珞珈山毗鄰武漢大學的斗轉科技園,時不時能看見一群“創客”聚在一起,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暢聊新的點子,為園區營造了濃厚的創新氛圍。“開園2年以來,我們已吸引超過100家企業入駐,其中半數致力於‘北斗’技術應用的研發。”斗轉科技園有關負責人介紹,入駐企業中超過半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其中40余家擁有“北斗”系統應用領域相關知識產權。
企業專注研發,設立在園區的武漢知識產權保護(武昌區斗轉科技園)工作站則為企業解決后顧之憂。武漢思眾空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首批落戶斗轉科技園的企業,從事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發、應用和服務工作。該公司副總經理胡偉說,企業成立2年來,已擁有4件發明專利。按照規劃,企業未來還將提交3個技術方向的11件發明專利申請。
“市場上的知識產權代理機構良莠難辨。”胡偉坦言,自己的企業規模小,沒有專業法務人員,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由行政人員負責。公司曾因不了解代理機構背景,通過無資質的代理機構提交不符合規范的專利申請,白白浪費幾個月時間。“有了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企業可以在平台上找到有資質的代理機構,省去很多麻煩,有利於我們更加專注於技術和產品研發。”
在青山區樂創互聯眾創空間,武漢市知識產權保護(青山區樂創互聯)工作站負責人池馳正在處理一起初創企業電商網店被盜圖問題。經過線上多輪溝通,加上湖北省網商協會的介入,盜圖者下架圖片,並表示願意賠償損失。類似的情況在工作站經常“上演”。
樂創互聯(武漢)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超介紹,該中心入駐了1000家以上電商企業,年銷售額突破5億元。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電商領域出現較多侵權投訴。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的建立,一方面提高企業自律能力,加強電子商務平台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提高侵權投訴處理效率﹔另一方面,為電商企業申請商標、提交專利申請等提供便捷服務。
基層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建設受到疫情影響,但仍然卓有成效。“在不到1年的時間內,我們密集挂牌15家武漢市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就是要積極探索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運用新路徑,切實打通全鏈條、貫通各類別,把知識產權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基層,形成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服務新模式。未來,我們將大力推進、引導基層保護站進入新領域,形成新業態、新模式,以形成覆蓋各轄區(功能區)、涵蓋多種行業的基層知識產權保護網絡,從而實現創新企業高質量發展。”武漢市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濤表示。
建設商標品牌贏未來
近年來,武漢市政府和武漢市知識產權局相繼出台一系列助推商標發展的有力措施,吹響了武漢建設品牌的號角。截至2020年6月30日,武漢市有效注冊商標總量達30.67萬件,擁有地理標志商標40件,形成了一批擁有知名品牌的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政策宣傳的助推下,武漢市場主體的商標意識也得到了加強。
與武漢市加快品牌建設相適應,疫情以來,武漢防護品企業也正加快商標布局。武漢一家醫用防護服企業武漢協卓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原有“祥森”商標,在疫情期間,該企業更加意識到商標的重要性,同時積極投入抗疫保障供應,也積累了一定的品牌聲譽,“所以,今年6月份,我們又提交了‘協卓’‘中森’2件商標注冊申請。同樣一件防護服,有自己的商標能讓企業多收入20%。”武漢協卓衛生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森介紹。
在武漢自貿區,商標受理窗口設立不到2年,累計受理業務3896件,其中注冊商標業務2726件,轉送商標注冊証1414張,為商標申請人解疑4917次。“商標受理窗口的設立,是武漢市大力推進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拓寬商標注冊申請渠道的具體體現,對自貿區深入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提升商標質量和商標品牌價值,為武漢‘疫后重振’,助推經濟創新驅動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武漢東湖高新區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闡述了商標窗口的重要作用。
“接下來,武漢市知識產權局將繼續發揮基層工作站的‘堡壘’作用,編織更為嚴密的知識產權保護網絡,加快商標和品牌建設步伐,為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助力復工復產,實現武漢‘疫后重振’以及后疫情時代武漢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劉濤表示。(柳鵬 韓志慧 王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