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观察:北京中关村助力小而美科技企业发展壮大
人民网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林露)“原来普通的专利申请的授权时间大概是2-3年,而通过优先审查制度,我们推荐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优先审查申请,通常在一年之内就能够获得授权,大大地缩短了授权所用的时限。 ”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相关负责人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上半年,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共推荐3739件专利申请进行优先审查,专利申请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节能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装备等10个技术领域。得益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开通的专利申请优先审查“绿色通道”,专利审查周期大幅压缩,这是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最新实践成果之一。
视联动力是一家拥有自主研发通信协议、具有领先市场地位的高清视频通信企业。视联动力知识产权总监方东告诉记者,专利优先审查大大缩短了相关专利的审查周期,让企业快速获得了专利授权,更加有利于技术的迭代和市场先机的抢占,发挥专利护航的作用。“我们更愿意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技术、产品和市场,更积极地应对专利侵权的问题。”方东表示。
寒武纪也受益于专利申请优先审查制度。去年6月至今,寒武纪通过优先审查得到授权的发明专利达到84件,满足了科创板上市关于专利数量的要求,今年7月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据了解,中关村目前拥有近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九成以上都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大都质地优良,创新性强,专利申请量大,创新成果亟待在市场上转化运用及保护。与此同时,“轻资产、重知本”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2016年-2019年间,北京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向40家中关村企业发放专项资金400万元,支持贷款金额8.9亿元,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还款负担,推动了知识产权的市场转化,让“知产”真正转化为“资产”。
“我们没有房子,也没有车子,但是我们有技术。我们希望把技术应用于更多的工业治理和城市治理项目上,在这个过程中里我们遇到了很多资金问题。”中晶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魏晶华说。该公司是一家从事工业烟气治理的高新技术企业。由北京大学实验药厂脱胎而成的斯利安药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资金周转的问题。作为中国叶酸领域最大的生产制造企业,该公司前期投资的生产基地和原料药项目给资金周转带来了压力。
“今年年初,我们通过专利质押向民生银行取得授信额度3000万元,已经提款2000万元。”斯利安药业计划财务部总监朱冬艳告诉记者,取得这笔贷款的时候,正好处于疫情期间,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在实物资产不足的情况下,专利质押贷款给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多的现金流,不仅盘活了资产,且有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为进一步开展核心产品的研发提供了资金支持。
作为国家专利质押融资示范区,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一直在推动创新主体、金融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参与到专利质押融资工作中,让企业手中的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产生效益,激发创业者的创新热情和活力。从2007年开始,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专项资金正式开始投放,主要用于支持园区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方式向银行贷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推进中小企业专利产品改进、创新、规模化生产以及市场推广。仅2016年-2019年间,就向40家中关村企业发放专项资金400万元,支持贷款金额8.9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了企业还款负担,推动知识产权的市场转化。
在疫情期间,为支持中关村企业争取融资、渡过难关,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征集了18家企业的24件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对接协调北京银行、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上半年已促成7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办理新增授信或续贷项目,总授信额度超过2亿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