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1.2件 位居全国第一

北晚新视觉网
2019年05月27日14:34 |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小字号
原标题:位居全国第一!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1.2件

记者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获悉,2018年北京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居全国之首;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比重约15%左右。截至2018年底,北京地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1.2件,位居全国第一。

市科委副主任张光连介绍,北京地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占全国1/3左右;已经运行、在建、拟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9个。截至2018年底,北京地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1.2件,位居全国第一;有69项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0.8%,连续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北京主导和参与的占6项。英国《自然》杂志增刊《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对全球500个城市的评价显示,北京蝉联全球第一。

2018年,北京市出台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建设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其中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组建了由诺奖获得者等专家组成的学术顾问委员会,推进共建单位科研人员“双聘”、科研设备“共享”,已兼聘科研人员94名。

同时,北京持续强化原始创新战略布局,积极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和创新基地建设,服务航空发动机、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项目在京落地。突出“从0到1”的原创导向,持续加强基础研究,支持在京高校“双一流”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高精尖创新中心,提升前沿学科交叉和融合创新水平。

全力打造三大科学城创新高地,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突破怀柔科学城,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集中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展开,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建设顺利推进,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可研报告已获批复,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和子午工程二期正在加快推进可研审批。5个首批开工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整建制搬迁入驻。

搞活未来科学城,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布局建设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吸引中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小米智慧产业基地等入驻,形成多元主体创新格局。加速东、西区联动,完善综合服务配套,推动沙河大学城科教融合;提升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二、三期加快建设。

北京还创新了自然基金支持方式。市自然科学基金是北京市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该基金,北京加大力度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积极打造联合基金“北京模式”。

此外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合作。2018年,京津冀三地科技厅(委)三地共同签署了《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协议(2018-2020年)》,深入推进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申请、统一评审、统一立项、统一管理,推动京津冀三地科研团队形成实质性合作,搭建基础研究互联互通平台。

张光连表示,下一步北京将按照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基础研究统筹规划,做到基础研究有新布局;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做到高水平研究基地有新成效;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做到解决影响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有新突破;落实好首都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行动计划,做到在人才集聚培养上有新优势;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力度,做到对高精尖产业发展有新支撑。(记者张航)

来源:北京晚报

(责编:龚霏菲、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