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从专利大省向专利强省跨越
2015年04月16日09:16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手机看新闻
198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正式开始实施。
30年来,广东深入推动专利法的贯彻落实,有效发挥了专利对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激励保障作用,该省专利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专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利政策法规趋于完善
30年来,广东大力推进专利法在广东的落地生根,不断建立健全贯彻实施专利法的相关配套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适应专利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定方面,广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996年9月25日,该省人大审议通过《广东省专利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关于专利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被誉为地方专利法规建设的里程碑。2010年9月29日,该省人大审议通过《广东省专利条例》,这是全国首部在篇章结构和内容编排上完整规范专利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地方性法规。2011年11月30日,该省人大又审议通过《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对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等作出明确规定。2012年9月10日,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展会专利保护办法》,是广东关于展会专利保护的地方政府规章。2014年7月21日,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专利奖励办法》,该办法也于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同时,广东还大力完善包括专利方面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2007年11月,经广东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该省政府颁布了《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年)》,对包括专利在内的全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进行了中长期规划。2011年8月10日,广东制定出台《广东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广东第一个集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和地理标识等各知识产权门类的5年发展规划。2012年1月20日,广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决定》,正式提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是广东首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颁布,旨在进一步推进包括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为了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广东各级管理专利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专利政策法规体系。
专利创造能力大幅提升
1985年12月26日,中国专利局首批专利授权,广东的中山医学院郑振声等研制的微机化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这是广东省获得授权的第一件专利。
30年以来,广东积极引导和激励发明创造,全省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截至2014年12月底,广东累计提交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87.8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44.68万件,实用新型申请为59.79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为83.39万件;累计专利授权120.6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2.79万件,实用新型为47.31万件,外观设计为60.58万件。2014年,广东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1.33万件,占全国受理总量的55.53%,连续13年保持全国首位。
截至2014年底,广东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19万件、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0.56件,是全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的2.17倍。
在2014年底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评选活动中,广东获金奖4项,外观设计金奖2项,优秀奖64项,外观设计优秀奖13项,金奖和优秀奖获奖数均超越第十五届,数量居全国前列。
专利运用水平不断加强
30年来,广东积极推动专利转化和运用,专利质押融资、专利保险、专利交易平台建设、专利联盟建设和专利实施计划等系列措施的推进,大力提升专利运用能力,促使专利真正转化为企业和产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
2014年,广东省专利质押融资额达到46.8亿元。其中,南海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综合试验区通过验收,51家企业通过质押758件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获得5.74亿元贷款。顺德通过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试点验收。东莞7家银行开展专利质押融资业务,发放贷款1770万元。
在专利保险工作方面,广东大力推进专利保险政策宣讲和服务平台搭建。积极支持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禅城开展“全国专利保险试点”。2014年禅城区专利投保470件,同比增长24.01%,保费32.59万元,总保额达967.8万元。支持中山开展全国首例单一行业专利保险探索。
在专利交易平台建设方面。2014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依托省产权集团建立“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广州组建由民营资本主导的广东(广州)汇桔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中山成立首个集战略咨询、托管孵化等众多服务于一身的广东省(灯饰照明)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截至2014年底,深圳市专利展示交易平台可交易专利项目达7956项,完成549件专利交易,交易额累计达到4400多万元。
广东积极推动产业专利联盟规范化发展。先后认定中国彩电知识产权产业联盟、顺德电压力锅专利联盟、佛山市南海区联合广东新光源产业创新中心等3家联盟为广东省专利联盟示范单位。深圳出台《专利联盟管理办法》,鼓励专利联盟向标准联盟发展。到2014年底,该省专利联盟达25家。
广东还持续开展“广东省专利实施计划”,2014年立项实施年度计划项目30个,其中重大项目10个。截至2014年底,广东累计立项专利实施计划项目488个,投入财政资金37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了专利项目的转化和运用。
专利保护能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广东将加强专利保护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切实加强专利行政保护力度。2014年,该省各级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各类专利案件2555件,结案2541件;其中假冒专利案件立案739件,结案739件;受理专利纠纷侵权纠纷案件1811件,结案1796件;调解其他专利纠纷案件5件,结案6件。广州制定实施国内首部专利行政执法政府规章《广州市专利行政执法办法》。
2014年,广东省法院系统专利案件一审收案3154件,结案3179件;二审收案1166件,结案1087件。同年,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成立,集中受理该省除深圳之外的专利案件。
广东积极加强展会专利保护,进驻广交会、美博会、中博会和加博会等知名展会开展专利行政执法;积极努力探索专利行政执法协作新模式,强化省际间、区域间、部门间的执法协作,推进建立泛珠三角区域专利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在16省市、中南5省、粤闽沿海城市专利执法协作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执法标准统一化的新思路,开创了省与省、省与市、市与市案件移送的新模式。
此外,广东先后建成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以及深圳、汕头、佛山、东莞、中山6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中山市建立了全国首家单一产业的中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东莞市建立全国家具产业第一个快速维权中心,均实现“一站式”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服务。
专利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全省专利代理行业全面发展,依法开展对代理机构设立审批及执业监管工作,承办全国专利人资格考试,推进专利代理人实务技能全员轮训,切实提升广东专利代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截至2014年12月,广东专利代理机构、分支机构和专利代理人,分别达到142家、134家、1155人。
广东积极推进专利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设立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广州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广东)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基地,建成“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了专利信息服务能力。截至2014年底,广东共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数据库7个,重点产业专利数据库17个,地方特色产业专利数据库6个。同时先后在云计算、智能制造装备等17个产业领域深度开展专利分析预警。
2011年9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正式成立,这是我国首个京外的专利审查协作中心。截至2014年底,该中心正式员工接近1500人,将极大推动广东专利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同时,广东还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示范省建设,出台《创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示范省规划(2013-2020年)》。位于中新知识城的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中心完成立项工作。广东指导福田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实验区,支持东莞松山湖新区、广州越秀区设立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
企业专利工作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已经成为专利工作的主体力量。2014年,该省共有1.98万家企业提交专利申请14.97万件,同比增长9.48%;1.81万家企业拥有授权10.42万件,同比增长12.38%,占全省专利授权总量的57.90%。其中8851家企业提交5.39万件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长8.23%,占全省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71.72%,占企业提交专利申请总量的36.01%;3889家企业拥有发明专利1.74万件,占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的78.18%。
截至2014年底,该省共培育和认定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4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68家。组织推荐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达到50家。
专利工作地位逐步凸显
近年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去,专利工作在该省经济社会、科技创新等领域地位越来越重要。多项专利指标纳入衡量地区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009年,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纳入《珠三角规划纲要》重点监测指标;2010年,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纳入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5年规划;2013年,在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工作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纳入“九年大跨越”主要任务,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新增列入主要监控指标。
随着专利法的深入实施和广东省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该省履行专利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职责和机构不断增强,政府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财政投入持续增加。2003年以来,该省政府重奖中国专利奖获得项目,省财政累计发放专项奖金总额1.59亿元。
专利工作环境日益良好
近年来,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系统认真研究制定加强专利法宣传教育的工作计划,把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专利法纳入总体工作部署。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如在每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召开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开展以查处专利违法行为、公开审理专利案件、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联合执法及宣传活动,采取大会宣讲、集中辅导、发放学习材料等多种方式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广东大力加强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以及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宣传培训,使专利制度逐步深入人心。经过多年的努力,广东专利工作的社会氛围趋于良好,“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公示正在形成,社会大众对专利工作的支持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广东还不断深化专利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专利业务国际合作新格局。知识产权部门先后与美、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密切的专利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研讨,增进外方对广东专利工作的了解,围绕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展开系列活动,成效十分显著。(顾奇志 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