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透明计算"的专利更"透明"--知识产权--人民网
人民网

让"透明计算"的专利更"透明"

2015年03月11日15:10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手机看新闻

“透明计算”就是云计算、“透明计算”跟远程桌面没什么区别、“透明计算”就是虚拟化技术……近日,由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领衔的“透明计算”项目,即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获得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项目在引发舆论关注的同时,也遭到诸多质疑。

面对公众质疑,张尧学回应称,“透明计算”概念的提出要早于云计算,其与远程桌面和虚拟化技术更是有着实质性区别,该项目是自己的研发团队的创新成果,并已提交了多件专利申请。

业内专家指出,虽然有关“透明计算”的创新之争仍在继续,但国内外已经出现多件与“透明计算”相关的专利申请,专利布局已经悄然展开。

技术创新遭质疑

什么是“透明计算”?张尧学表示,“透明计算”就是通过网络,把存储、运算、管理进行物理或逻辑上的分离,将应用和硬件分开,用户只需根据自己的需求,就能通过网络无障碍地获取不同操作系统的各种服务。这些软硬件、操作系统对用户都是透明的,所以被称为“透明计算”。

据了解,“透明计算”在研制超级操作系统、实现计算与存储分离、实现软硬件分离3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有业内人士指出,张尧学及其团队凭借这些创新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透明计算”理论,是对占据计算机领域60余年的冯·诺依曼传统网络计算结构的首次突破。然而,就在“透明计算”斩获荣誉的同时,一场围绕“透明计算”的技术创新之争突然爆发。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张晓东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就对“透明计算”提出质疑,他认为,其并未突破冯·诺依曼结构,目前,整个计算机领域还是处在冯·诺依曼结构中。此外,也有质疑者认为,“透明计算”根本就没有进行技术创新,其与云计算、远程桌面没什么区别,甚至还有人说“透明计算”就是虚拟化技术。

在提出质疑的同时,张晓东对“透明计算”的部分内容也予以支持,他认为,“透明计算”并不等同于云计算、远程桌面和虚拟化技术,究其原因,首先,“透明计算”的计算功能在客户端,而云计算的计算功能在云端,它们有着本质差别;其次,远程桌面的计算功能在服务器端,其和“透明计算”也不相符;再次,虚拟化技术是指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运行着一个虚拟层次,而“透明计算”是直接把操作系统运行在客户端上,这是完全不同的两项技术。

随后,记者致电中南大学校长办公室,希望就相关问题采访张尧学,值班人员让记者先联系中南大学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但截至记者发稿时,该负责人的电话一直无法接通。

专利数量知多少

据了解,“透明计算”的主要特点是将数据计算功能放在客户端,将存储功能和操作系统放在服务器端。记者从张尧学的个人网站上发现,截至目前,张尧学在中国共提交了39件专利申请,其中23件专利申请已经获得授权。此外,张尧学还在美国提交了3件专利申请,其中2件专利申请已经获得授权。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专利代理人郭俊霞对张尧学在中国提交的39件专利申请进行了分析,其中多件专利申请涉及“透明计算”,比如一件名为“基于透明计算的计算设备和方法”的专利申请,其描述了一种基于“透明计算”模式的计算设备和方法,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服务器和客户端,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完成自己的计算需求,并能从服务器上获取所需的程序、数据、文档等资源。

为进一步了解“透明计算”相关技术的研发情况,郭俊霞进行专利检索后发现,截至2015年2月15日,申请人在中国提交了181件与“透明计算”相关的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内容涉及计算机远程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网络引导对操作系统进行部署等;在美国共提交了160件与“透明计算”相关的专利申请。有业内专家指出,就专利申请数量来看,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技术团队开始研发“透明计算”相关技术,并已展开专利布局,国内研发者若想在该领域占得先机,还应继续加大研发力度。

一位长期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透明计算”在理论上可以给用户带来一些便利,但是目前很难找到实际应用的案例,而且大多数用户已经习惯使用一种操作系统。此外,由于“透明计算”对网络速度的要求较高,目前网络的运行速度也难以满足该技术的需求。“‘透明计算’想要进入市场应用,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仍需进行更多的技术创新。”该业内人士表示。( 陈景秋)

(责编:王凤一(实习生)、马丽)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10658000,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浏览过此新闻的网友还阅读了以下新闻
  • 往日热闻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