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业人士:莫让盗版创伤图书原创力--知识产权--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

图书业人士:莫让盗版创伤图书原创力

2013年04月22日13:25    来源:海南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与盗版图书的斗争终究是一场长期的战斗。本届书博会上,著名诗人汪国真向媒体诉苦,“从1990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开始,二十几年来,有关我的诗集的盗版书在市场上就从未间断过。”诗人的一番表述引发了不少书业人士的共鸣:盗版图书伤害中国图书的原创力,需要政府部门、出版发行商和读者多方发力,方有希望为图书市场争取到一片纯净天空。

  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殷忠民认为,畅销图书尤其是中小学教辅类读物近年来面临着在消费终端受盗版书伤害之苦。盗版图书的危害在于它侵犯到出书者的直接利益,也直接伤害到出版社的利益,甚至可以说,它正在不断突破一个国家对于其版权保护的底线,一个国家必须培养制作正品的习惯才会有品质的保证,如果习惯了盗版,让假成为习惯,便会演化成灾难。

  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陈杰认为,图书出版社每年出版的真正获利的图书其实只占全部出版图书份额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利益再被冲击,就造成出版社没有更多资金去出版有社会效益的图书,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好图书越好越少。因此,各出版社均有责任加强自律,出版精品书籍,联手对盗版仿版图书说不。

  对政府部门来讲,打击盗版图书的执法,将是一场长期的战争,不能仅靠“暴风骤雨”。参加书博会的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发行处副处长苏明康认为,各地方版权管理部门必须坚持长期严格执法,打击盗版也必然是一场长期的战争,严厉执法的不可持续会给盗版图书以可乘之机。多年来,国家在打击盗版图书力度不断加大,掀起了多次如狂风暴雨般的打击行动,但是,也不能否认,严打期一过,盗版书就又凶猛地回流市场,如此循环反复,对图书原创力的伤害极其巨大。

  “对读者来说,不要将容忍盗版变为一种习惯,在今天,民众的反盗版意识在打击盗版图书的过程中仍然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省图书馆馆长彭国爱认为,在网络购书越来越便捷的时代,盗版图书虽无孔不入,但越来越多的读者也学会了鉴别图书真伪,外观、封面、装订、内文,版权页和国际标准书号,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旦遭遇了盗版图书,或发现有盗版书的特征,消费者是否能及时进行举报和投诉,这就考验一个公民的责任意识了。(记者 杜颖)

(责编:罗丹、马丽)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