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流传着这样两句话:湖南有两“父”,杂交水稻之父和空心楼盖产业之父;湖南有三超:超级水稻,超级女声,超级专利发明人。
“空心楼盖产业之父”和“超级专利发明人”,说的是同一个人:邱则有。
在中国,提起“专利”,邱则有是一个绕也绕不过去的名字。从专利数量上来看,他申请发明专利7000多项,授权专利2000多项;从比较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拥有的专业数量可以与邱则有相比肩;从维权的方面看,邱则有打了最多的维权官司,胜诉的比例高达90%以上……
当别人还没有意识到专利的重要性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了专利领域的跑马圈地,到2007年,他就已经编织好一张囊括22个产品系列的专利网。当别人刚意识到专利的重要性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做专利战略,“狼群战术”屡战屡胜……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专利第一人。他说:“专业上别人是专家,专利上我是专家。”
空心楼盖之父
邱则有与专利的结缘,其实是个偶然。
1984年,邱则有从辽宁建筑工程学院(现为沈阳建筑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湖南省建材研究设计院。国有研究院薪酬高,福利好,邱则有做得风生水起。但是,他渐渐地感到设计院无法满足他做一番大事的理想。1995年,他辞职下海,与妻子共同创建长沙巨星轻质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当时,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在建国际金融大厦的时候,想做空心结构,但是没有技术,更没有经验,他们找到邱则有,寻求解决方案。“我们就开始做研发。核心是做产品,几个月后,我们把产品突破了,突破以后,发现在应用上还有很多麻烦,第二次试验的时候失败了……”但是邱则有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他更换楼层继续试验,在21~38层采用空心楼盖结构,终于成功,这是空心楼盖技术第一次在高层大楼建设中使用。
邱则有研制成功的空心无梁楼盖技术解决了建筑领域的世界性难题。这项技术的原理是在现浇钢筋砼楼盖结构中,采取埋芯(非抽芯)成孔工艺,在楼盖内每隔一定间距,放置圆形或方形或梯形或异形GBF高强复合薄壁管(盒),然后浇灌混凝土,从而形成了类似无数小工字梁受力的现浇多孔空心板或以密助形式受力的现浇空心板。
号称“三湘第一楼”的国际金融大厦竣工后的统计数据表明,使用无梁楼盖技术,直接降低大楼建筑成本,节约投资610万元,施工进度加快了50%。有专家保守估计,使用该技术建造高楼每平方米可降低综合造价120元,施工进度提高一倍。2000年,我国建筑业现浇砼楼板面积已达42亿立方米的规模,若仅在30%的面积采用该技术,即可为国家节约投资1516亿元。
但当时的邱则有还没有为自己的成果申请专利,技术最终被偷。邱则有大梦初醒:“他们可以挖你的核心技术人员,可以偷你的商业秘密,技术是无密可保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以技术公开为代价,申请国家专利,得到法律的保护。”
1999年,他将自己的空心楼盖技术成果,包括新材料制造技术、新结构体系技术、施工技术三个科学范围21项自主发明,全部申请了专利。
麻烦接踵而至——申请了专利,打赢了官司,但还是保护不了自己。由于缺乏专利知识,邱则有提交的专利申请非常肤浅,发明成果不会总结,不会将有形的产品提炼成无形的专利权利,自己撰写的专利权利要求书和专利说明书,不是保护范围过宽就是过窄。邱则有痛定思痛,一方面请专利代理人撰写专利,一方面培养自己的维权律师,一方面强化自己的专利知识。“我可以把《专利审查指南》的几个主要章节背下来,你不弄明白,是不行的。”
2001年,邱则有开始做专利战略。“这应该是我们做专利的转折点。不是简单的申请,而是研究专利。”“专利只有用战略战术的观点,进行布局,同时进行产业的研发和创新,才能保护。”
做专利“好玩”
“好玩”是邱则有的口头禅,就连做专利也被邱则有形容为“好玩”。曾经有一位学者提到自己把专利保护得很好。邱则有不服气,一晚上的时间一口气写了七八个专利,围攻这位学者的专利,戏剧化的是,他还把这些专利免费送给了这位学者。“出于好玩,也让他知道,天外有天。”
有人统计过,邱则有平均每天申请两项专利,这更让人瞠目结舌。邱则有却说,“再难的东西你把它当作娱乐,都有点乐趣。”
话说得轻松,这背后走过的路却不平坦。邱则有讲过一个关于自己的“笑话”:1996年,邱则有刚刚创办公司,要到一家华侨公司联系业务。“我跑到那里,站到人家门口,生怕人家把我赶出来。”不善于应酬的邱则有那天在公司门口踌躇了半个小时,最终决定打道回府。“看来做业务真不行,我还得做技术……”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板之后,邱则有的路越走越远。
做专利的路走起来让人兴奋。邱则有总结自己做专利的过程,就是一个“感到自己特别笨”的过程和“从痛苦到轻松不断刺激的过程”。“其实你知识面不够的时候才笨,当你越来越聪明的时候,才发现前面怎么那么笨,不断的发现自己笨,才上了一个层次”。“技术攻破不了的时候,很痛苦,先放一放,说不定一下灵感就来了,一下就突破了,当一个个不懂的问题被客服,一个个难关被攻破的时候,你觉得上了一个台阶,当你一层一层进入更高的境界以后,就觉得越来越轻松,从痛苦到轻松,是一个不断刺激的过程,这种刺激让你越来越有成就感,思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开阔,当你的知识面越来越宽的时候,你可以把所有的难题都不当难题了,就很容易,就到了一个自由王国。”
“读大学没有用的”
邱则有年少时候的梦想是拥有一台拖拉机,但这却是一个与母亲有关的苦涩的梦想。
30多年前,当邱则有还在读高中的时候,他的母亲病重。有一次,母亲去镇上看病,病痛折磨得母亲走不了路,没法回家。“那个时候,我们已经爬上了一台拖拉机,乡里唯一的一台拖拉机,但是却被赶下来了。”绝望中,十四五岁的少年拼劲全身的力气背起母亲,回家。回家后不久,母亲便去世了。“我那个时候就想,我要买个拖拉机就好了。我一定要有一台拖拉机。”邱则有说,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努力,努力去比别人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少年失恃的邱则有,在高中时候老师的严加管教下,在竞争中脱颖而出,1980年顺利考入辽宁建筑工程学院。邱则有至今记得大学第一节课时候的情形,一位叫铁大武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对学生们说:“你们读大学没有用的”。“当时我就一下掉到凉水了一样,我坐40个小时的车,从涟源到沈阳去读书,我好不容易从农村跳出来。你告诉我读书是没有用的。那时候考个大学可不容易。”
但是老师接下来的话之于邱则有,不亚于醍醐灌顶:“大学读四年,在你以后的人生中,能够用的能超过1%就不错了,更多的是你在大学里学会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学的方法,这样你就可以不断接受新知识,得到更多的经验,这样你就成功了”。邱则有将老师的这番话形容为“一惊一乍”,然而正是这“一惊一乍”,让邱则有开悟了,“我在大学里拼命的读书,把图书馆里几百种杂志一期一期全部看透,知识面拓展很快。后来我读什么书都快,思维也快,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对我整个人生都收益无穷。”
毕业的时候,邱则有专门求教铁老师,毕业后该怎么做。老师送给他两个字:“适应”。“适应,尽快去适应,不要以为读了两本书就不得了了,适应社会,适应单位,适应同事,你才能生存下去,不要与社会格格不入。”邱则有怀揣着“适应”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我努力,比别人做的更多”,回想起刚刚步入社会时的情形,邱则有这样总结道:“在每个月工资只有几十块钱的时候,我三个月的奖金就有2700多。结婚时候,彩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一应俱全,我们大院上万人都没有的。”而工作两年便拿了国家星火科技一等奖,也足见邱则有的努力,同一年,邱则有评上中级职称,并且在20几岁的年纪,破格评上高级职称,那个时候,同年龄段的同事,连中级职称都没评上。“测评的时候我群众打分第一名,领导打分也是第一名,没有他们的关心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
“培养一批在国际上受人尊重的企业”
邱则有很忙。他要管理自己的企业,要经常外出给不同的企业讲课,要帮助不同的企业制定专利保护战略,目前他还接受湘潭的邀请,开始做城市创业产业联盟。但他忙而不乱,在做好自己的同时,他要帮助一批中国企业成为国际上受人尊重的企业。“可能是湖南人的缘故,总是心忧天下。”
他一手创立的妙盛企业孵化港致力于搭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平台,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经有3家企业成功上市。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邱则有以美国高通公司为例,“他把全世界的通信,大量的核心技术做成了专利,做成了标准,把标准和专利结合是最高的境界。”
中国的核心专利很少,能够制定标准的企业更少。“我把专利做到极致,做到这个程度,很有经验了,我们能做专利战略。很多企业听完我的课后找我做专利战略。他们做研发,我们做战略,这个要做成产业,服务中国每个行业排在前三位的企业,未来十年中,中国有一批顶级企业,做知识产权,成为国际上受人尊重的企业。美国贸易代表团讲我们是小偷,我们说他们是强盗,人家已经告别了强盗,我们不能一直做小偷。这是民族之魂。”“我们有几十个行业受人尊重的话,国家才受人尊敬。”记者 邹锡兰 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