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20年维权:王致和获赔1元成佳话【2】--知识产权--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

老字号20年维权:王致和获赔1元成佳话【2】

姜子谦

2012年11月06日16:22    来源:北京商报    手机看新闻


  巧妙应对外城市侵权
 
 
  涉及品牌:大明眼镜
  
  困难指数:★★★
  
  借鉴指数:★★★★☆
  
  在某二三线城市,有两家门店以“大明眼镜”的招牌开门迎客。但因商业利益的问题,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是假的,于是其中一家到大明眼镜总部请求授权。大明眼镜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这家要求授权的眼镜店经营现状来看,其已经在这个城市以“大明眼镜”的牌子经营了好几年。而且经济效益不错,根据这种情况,大明眼镜便采取了收编策略,通过协议授权给对方,被授权方支付一定加盟费,而大明眼镜方面对这家门店提出技术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大明眼镜负责人认为,如果因为地方眼镜店的侵权问题告到法庭进行维权,时间、人力、金钱成本都很高,所以不如采取“双赢”的策略,给这家公司以合法的授权。
  
  可以看出,大明眼镜处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方式,是以发展企业为导向进行知识产权维护,很有自己独到的理念。大明眼镜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种收编的方式不仅降低了维权成本,而且还发展了大明眼镜。
  
  点评:维权何必非得硬碰硬,大明眼镜给出了一个不错的方案。其实不难发现,很多老字号企业的品牌在遭到侵权之时,并没有马上甚至是不做出回应。其原因正是因为相比于自身的发展来说,维权成本有些过高。但是,毫不作为看似节省了自身的经营成本,但损害的是很多无形的信誉资本,这对于一个需要长久发展的品牌来说,会有着致命般的打击。当然,对于大明眼镜这种做法来说,除了值得称赞之外,如何管理好这些被“收编”的门店,才是维权事半功倍做法的最核心所在。
  
  国外维权为老字号提气
  

  维权品牌:王致和
  
  困难指数:★★★☆
  
  借鉴指数:★★★★☆
  
  2006年7月,已经做了6年出口业务的王致和集团,拟在30多个国家进行商标注册时,发现王致和商标在德国被一家名为“欧凯”的公司抢注。
  
  后经调查了解到,该公司由德籍华侨注册,是柏林的一个主要经营中国商品的超市。欧凯公司于2005年11月向德国商标专利局申请注册“王致和”商标,其申请的“王致和”商标标识与王致和集团出口产品使用的“王致和”商标标识一模一样,而其注册之前并没有与王致和集团进行任何沟通。随后王致和将其诉至法庭。
  
  该案一审宣判,禁止欧凯公司在德国擅自使用王致和商标;依法撤销被抢注的商标。2008年2月25日,欧凯公司不服,向慕尼黑高等法院提出上诉,其认为王致和应给予补偿,欧凯才可以注销或者停止继续使用该商标。一年后,王致和等来胜利的结果。回忆起这两年多的诉讼路,王致和方面觉得很值得。尽管诉讼耗时耗力,但却是不得已的选择。
  
  点评:这件案例被称为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案。又是“第一案”,又是“王致和”。据有关报道称,其实遭受商标恶意抢注的绝非王致和一家。在王致和方面收集证据过程中发现,仅欧凯一家公司,除抢注王致和的商标外,同时还抢注了“老干妈”、“洽洽”、“今麦郎”、“白家”等国内知名商标。此外,“同仁堂”、“全聚德”等中华老字号都曾在海外遭遇过商标抢注。所以,避免这一情况发生不仅需要企业加强维护自身品牌权益的意识,也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及时、有效的配合。(姜子谦)
  

(责任编辑:吴欢(实习)、马丽)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