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創新注入“積水潭” 專利釋放高價值

2020年12月23日08:45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原標題:創新注入“積水潭”,專利釋放高價值

北京積水潭醫院研發出國內首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臨床試驗效果良好。目前,該院已圍繞這款手術機器人提交中外專利申請近10件。本報記者 陳景秋 攝影報道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轉變成現實生產力的重要途徑,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但在科技成果轉化的鏈條上,涉及到技術突破、市場模式、產業發展等各個環節,而且各個環節在與政策、市場等的觸碰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正是基於此,今年初,北京實施了《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下稱《條例》),為構建本地高精尖經濟結構和實現首都高質量發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制度保障。日前,本報記者從北京積水潭醫院獲悉,作為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試點單位的北京積水潭醫院已與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骨科手術機器人”成果轉化協議,包括專利轉讓在內的總轉化額達到1.023億元,成為落實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案例。北京何以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以醫工企為特色的“積水潭”模式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加強頂層設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探索賦予科研人員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等改革,在加快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特別是在股權激勵、“三權”改革、成果轉化現金獎勵、稅收優惠落實等方面,北京市積極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先行探索,出台相關政策。

  《條例》規定,自職務科技成果在本單位登記后,無正當理由超過一年未組織實施轉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可以自行投資實施,或者與他人合作實施轉化,單位應當對科技成果完成人的科技成果轉化活動予以支持配合。《條例》還細化科技成果轉化獎勵和報酬等收益分配制度,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比如,根據實踐,北京市將獎勵和報酬比例給予更高的選擇權,規定可以不低於轉讓、許可淨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不低於作價投資形成股份或出資比例的百分之七十等。

  雖有利好政策,但科技轉化工作開展起來並不容易,創新工作模式是北京取得成功的關鍵一步。例如,北京在全國地方性法規層面率先規定,政府設立的高校院所可以將其依法取得的職務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及相關權利,全部或者部分給予科技成果完成人,並約定雙方成果轉化收入的分配方式﹔率先在醫療領域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據了解,北京區域內醫院眾多,各單位針對醫生是否屬於科研人員、成果是否屬於科研成果,是否享受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激勵政策等的理解不一致。為此,《條例》特別明確醫療衛生機構適用。根據本市實際以及創新主體實際需求,明確規定有關高校院所的規定也適用於政府設立的醫療衛生機構。目前,北京市已積累了許多成熟可行的先進經驗與做法,發揮了很好示范引領效應。

  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潘蘇彥表示,“十三五”規劃期間,市屬醫院累計獲批科研項目5868項,在綜合績效評價的基礎上,2019年市醫院管理中心專門設立了市屬醫院科技創新專項績效,激勵市屬醫院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全面增強市屬醫院科技創新功能、醫療服務水平和產業支撐能力。

  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劉曉光表示,為建立健全成果轉化體制機制,保障成果轉化過程順利進行,北京積水潭醫院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領導小組,並制定了《北京積水潭醫院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辦法》,明確了科技成果使用、轉化等程序和細節以及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等內容。

  “我的成果可以我做主了。”北京積水潭醫院矯形骨科室主任周一新對本報記者表示,相關政策的實施為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帶動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保障。北京積水潭醫院剛入職不久的青年大夫李波告訴記者,盡管入職時間不長,但他對北京市和院內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以及獎勵情況非常關注,這涉及到每一位研究人員的切身利益。

  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北京市有效釋放知識產權價值。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北京市有效發明專利32.5166萬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51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10倍。2019年,北京知識產權產業實現增加值6360.1億元,佔全市經濟比重已達18%。

  “在強化知識產權運用方面,北京市綜合運用政策、市場、金融、科技等手段,充分釋放知識產權能量,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在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有效支撐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潘新勝表示。

  探索“積水潭”模式

  在《條例》實施之前,北京積水潭醫院在2018年就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平台,探索醫院的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孵化科技成果、推動醫工企合作等一系列綜合職能。此后不久,2019年,北京積水潭醫院設立技術轉移辦公室,搭建醫院和企業的橋梁,通過臨床需求的挖掘、醫工對接、中期孵化以及成果轉移轉化等流程來保障創新成果的順利轉化。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北京積水潭醫院的有效發明專利共454件,其中發明專利24件,實用新型專利430件。“近年來,積水潭醫院每年提交專利申請超過100件,授權專利四五十件。”劉曉光表示,經過多年實踐,北京積水潭醫院形成了以臨床需求為主導的醫工企聯合研發轉化模式,建立起多個手術機器人、3D打印技術、人工智能輔助診斷、骨科高值耗材等領域的醫工企研發團隊。

  北京積水潭醫院科研處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平台、設立技術轉移辦公室、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領導小組,是北京積水潭醫院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三大創新舉措。在利好措施的激勵下,北京積水潭醫院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駛入了“快車道”,已經成功轉化包括骨科手術機器人在內的多項成果,總轉化額超過億元。目前,已有十余項成果轉化項目正在進行中。

  劉曉光表示,最近,北京積水潭醫院舉辦了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決賽,經過初賽共有12個項目進入決賽。12個項目涉及手術機器人、3D打印技術、人工智能輔助診斷、骨科高值耗材等領域的多個醫工企研發團隊,這充分展示了積水潭醫院近期具有轉化前景的科研成果。特別是,北京積水潭醫院作為主導研發團隊的智能骨科手術機器人已經廣泛應用於臨床,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我們一直致力於構建‘學科-科研-人才-成果’四位一體的市屬醫院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積水潭醫院‘醫工企’模式就是一個成功案例。”潘蘇彥表示。

  今年10月,科技部發布《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名單》,由北京市、遼寧省、上海市等9個省市,以及教育部、工信部等部委推薦的40個單位入選試點名單,其中北京市推薦的入圍單位包括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和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劉暉指出,希望積水潭醫院以此為契機,繼續探索創新機制,發揮醫工結合優勢,產生一批來源於臨床實踐的創新思想、人才和成果,爭取形成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在北京市及全國進行推廣。未來要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變成現實的生產力,特別是要形成規模效益,仍需要科技工作者與經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報記者 陳景秋)

(責編:林露、劉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