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數量”無益於高校專利轉化
近日,有媒體發布“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TOP100)”(下稱“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對截至2020年2月5日我國高校(不含港澳台)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登記生效的專利申請權/專利權轉讓數量進行統計排名。該排名引起高校的關注和討論,也導致大家產生一些曲解和誤讀。多所高校和媒體向教育部了解有關情況,為此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接受了媒體採訪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請問您如何評價近日有自媒體發布的“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
答:專利是高校科技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近年來,圍繞專利申請量、授權量的排行榜“琳琅滿目”“博人眼球”,引導社會過度關注申請量和授權量,助推了“重數量輕質量、重申請輕實施”的不良導向。2020年2月,教育部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部印發《關於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從統籌推進高校科技創新、知識產權工作和科技成果轉化的角度,對提升專利質量、進一步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做出具體部署。其中,明確指出“反對發布並堅決抵制高校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排行榜”。
近日,我們留意到有自媒體發布了“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對高校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登記生效的專利申請權/專利權轉讓數量進行統計排名。相對於申請量和授權量排行榜而言,“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在引導高校和社會各界更多關注高校專利轉化上具有一定作用,是一種進步。
但是“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僅發布了轉讓的數量,未體現轉讓的質量和效益,仍然是圍繞數量做文章,還停留在“唯數量”的漩渦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此外,任何排行榜都會導致過度追逐排行指標的不良現象。我們不贊成用排行的方式來評價高校包括科技成果轉化在內的各項科研活動。應更多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升行業產業核心競爭力特別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解決“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等方面來綜合評價高校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質量。
有關高校尤其是“雙一流”建設高校,要保持定力、求真務實,理性看待“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避免從片面追求申請量、授權量轉到片面追求轉讓量的誤區。
記者:“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是否能夠代表高校專利轉化實際情況?
答:轉讓數量只是統計結果,並不能准確反映事物本質和內涵。“排行榜”中所列的數量是專利轉讓數量,即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登記生效的專利申請權/專利權轉讓數量。用轉讓數量代表高校專利轉化有失全面,不能將轉讓與轉化混為一談。(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
首先,“轉化”不只是“轉讓”。專利轉化包括專利許可、轉讓、作價入股等多種形式,專利轉讓只是專利轉化的形式之一。同時,相對於“轉讓”而言,以普通許可的方式,將專利許可給多家企業分別實施,更加有利於提高專利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成功率。
其次,“轉讓”不一定“轉化”。“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登記生效的專利申請權/專利權轉讓”僅僅表明專利申請人/權利人發生了變化,但沒有對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例如,有些學校在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時,先將科技成果劃轉給校屬資產經營公司或中介機構,再由資產經營公司或中介機構進行專利的運營。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專利申請權/專利權發生了轉移,但實際上還未實現轉化。
再次,“數量多”不等於“效益高”。有些專利雖然轉讓了,但是未必能產生實際效益。例如,近年來出現了有些企業為達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資質要求而從高校低價買入專利湊數的情況,雖然這種行為表面上提升了轉讓數量,卻完全沒有實現專利轉化應用的目的,反而有損高校專利轉化工作健康發展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我們提倡的專利轉化應該是真正創造社會經濟效益、實現應用價值的轉化,應該從專利申請量、授權量、轉化量、轉化金額等多個維度,尤其是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升行業產業核心競爭力特別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解決“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等方面來綜合判斷高校專利轉化情況。同時,專利是高校科技成果的一種重要形式,但不是高校科技成果的全部,因此,也不能用專利轉化情況代替科技成果轉化情況。
記者:《若干意見》中提出“每年公布高校專利轉化實施情況”,請問該項工作進展如何?
答:《若干意見》提出“每年3月底前高校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系統對以許可、轉讓、作價入股或與企業共有所有權等形式進行轉化實施的專利進行備案。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根據備案情況,每年公布高校專利轉化實施情況,對專利交易情況進行監測”,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高校專利申請、授權和轉化實施等情況。
《若干意見》發布后,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協調推進,正在制定相關工作方案,將從專利申請量、授權量、轉化量、轉化金額等多個維度公布高校專利轉化實施情況,但不是發布排行榜、不贊成任何機構組織對高校進行量化排名。同時,教育部也將加大力度對高校服務國家重大需求、解決“卡脖子”問題等情況進行宣傳報道。
待高校專利轉化實施情況發布后,希望社會各界能夠正確認識、客觀評價、合理運用相關數據,形成正確的導向,共同破解專利工作中“唯數量”的問題,不斷提升高校專利創造質量、運用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記者 王 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