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專利密集型產業緣何“富可敵國”

2020年03月20日12:46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有這樣一種產業,它在2018年裡創造的產業增加值超過我國任意一個省份當年的地區生產總值,遠超全世界迄今為止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比A股所有銀行市值總和還要高,甚至把澳大利亞、西班牙等一眾發達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遠遠甩在后面。這就是專利密集型產業。107090億元,佔2018年當年GDP比重超一成,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日前首次對外正式發布就驚艷世人。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

專利密集型產業解“密”

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被視為衡量知識產權對於一國經濟支撐作用的重要指標。根據《知識產權(專利)密集型產業統計分類(2019)》,知識產權(專利)密集型產業是指發明專利密集度、規模達到規定的標准,依靠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符合創新發展導向的產業集合。為該分類制定提供專家咨詢意見的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宋河發介紹,專利密集型產業按照經濟活動性質分為信息通信技術制造業,信息通信技術服務業,新裝備制造業,新材料制造業,醫藥醫療產業,環保產業,研發、設計和技術服務業等7大類、31中類、188小類,“與其他產業相比,這些產業的研發強度更高,科技含量更大,產出的專利更多,專利對產業的保護更充分,基於技術、專利的產品具有更大的市場優勢,從而產生的產業增加值自然就大。”

宋河發指出,專利密集型產業最大的優勢是專利與勞動力投入之比高於平均水平,即以更少的勞動要素可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因此拉動經濟增長的能力更強。這一點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統計分析中也得到了印証。2016年10月,歐洲專利局和歐盟知識產權局發布第二份《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及其在歐盟的經濟表現》報告,分析2011年到2013年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歐盟28個國家的就業、GDP、貿易和薪資的貢獻。該報告顯示,140個專利密集型產業對歐盟貢獻了超過15.2%的GDP和10.3%的就業人數。該報告特別強調,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增加值佔GDP的份額明顯高於就業人數所佔比例,這反映出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能產生更高的產業附加值。

事實上,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和知識產權工作突出的地區有著強相關性,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茁壯發展的省份往往在經濟水平上名列前茅。江蘇省是我國最早建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統計分析制度的地區。該省針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利商標和國民經濟行業中的經濟數據等進行量化分析,引領和提升重點產業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該省最新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江蘇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為24304.21億元,佔當期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2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個專利商標密集型產業平均新產品銷售收入為314.89億元,是157個非專利商標密集型產業平均新產品銷售收入的3.85倍,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經濟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顯著。

與此同時,專利密集型產業也是我國在世界經濟舞台上展現風採的有力抓手。國家知識產權局於2019年8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在沿線國家專利授權量排名高居首位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正是專利密集型產業,排名前十的產業中有8個產業屬於專利密集型產業,涉及這些產業的專利布局有力促進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的提質增量,推動相關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顯著促進產業創新﹔2019年上半年,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專利申請人排名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廣東歐珀(OPPO)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兩家信息通信技術制造和服務企業分列前兩位,排名前五的其他申請人也都屬於專利密集型產業的典型代表。

“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集聚了豐富的創新資源,內生的創新驅動能力突出。發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是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根本途徑,是推動新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也是促進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宋河發表示。

“隱形支柱”如何越站越穩

以專利為代表的知識產權,通常被人歸類於無形資產。由這些無形資產積聚成的經濟支柱,該如何管理,方能更好地發揮經濟結構調整中的驅動效應、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知識產權是支撐和保障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直接貢獻GDP的重要力量。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培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是重要的突破口。我國的知識產權統計指標也要明確目標,引導產業集聚更多高水平、高質量專利,推動更多產業轉變為專利密集型產業,基於專利密集型產業發展知識產權經濟。”宋河發指出,我國正在從知識產權大國加速向知識產權強國轉變,要推動知識產權更好支撐高質量發展,必須在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高效率運用、高水平保護、高水平管理的基礎上,制定更符合我國發展情況的“風向標”,引導產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最早公開發布知識產權與經濟增長的內在聯系分析評估的國家,美國在其兩版《知識產權和美國經濟》報告中就曾調整過統計方式以更好引導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2012年出版的該報告以產業內人均知識產權擁有量來界定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人均知識產權擁有量超過平均值則為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缺乏對知識產權產生的收益的考量﹔2016年的該報告則首次確定產業內與知識產權相關的所有收益,進而計算知識產權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從而確定知識產權收入佔比超過平均值的為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這一調整加大了對知識產權創造的收益的考量,使報告的分析評估更加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為美國制定、推動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政策提供了科學的決策參考。

“要讓專利等知識產權在產業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就不能僅僅關注其轉讓許可和作價投資的金融價值,更需要引導推動專利的有效實施,讓知識產權更好地轉變為產品和產業增加值,這是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的根本目的。”宋河發建議,分析研判專利密集型產業,應當更加關注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更科學的統計數據發布機制引導推動知識產權與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一是要以擁有高水平高質量知識產權為目標,在數量集聚的基礎上,更要注重標准必要專利、高價值發明專利等體現知識產權質量的指標,同時要注重加強知識產權國外布局﹔二是要以知識產權價值實現為目標,既要注重知識產權有效運用,也要注重知識產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三是要以充分激勵科技創新為目標,注重知識產權滿意度等指標,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效果,促進知識產權創造。

“要發展基於專利密集型產業的知識產權經濟,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如針對知識產權產品、企業和產業的統計調查制度,制定和完善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知識產權研發布局政策、審查政策、費用政策、科技創新管理政策和財稅優惠政策等。”宋河發表示,希望各界共同努力,推動專利密集型產業規模再擴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孫迪)

(責編:林露、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