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專利開放不是免費的午餐

伊 一
2019年10月25日08:56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近日,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信息共享”“專利開放”“平台開放”“技術開放”等話題再次映入公眾眼帘。在當今萬物互聯的趨勢下,對於研發實力相對薄弱的高新技術企業及市場主體來說,專利開放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利好消息和發展機遇。但是,不少業內人士也對此紛紛提出質疑,專利開放是否等同於技術開放?是否意味著不同市場主體、企業之間能夠完全原封不動地使用他人所研發的技術?

事實上,企業的專利開放並非完全的技術開放。專利開放只是針對市場上存在的技術壁壘高、拓展難等問題,打破某些企業對產業、行業的壟斷局面,從而促進某一行業、企業進一步挖掘專利價值,讓創新技術實現快速發展。因此,專利開放並非“免費的午餐”,企業想要佔據技術制高點,還需在前者的技術研發成果基礎上,不斷借鑒、吸收再創新,加大研發投入,才能創造更大價值。

當前,不少企業創新模式也正在從自主創新發展到開放式創新階段。在2019中國汽車知識產權年會上,比亞迪、一汽集團、北汽集團、廣汽研究院、長城汽車等9家企業共同成立中國汽車知識產權聯盟。他們通過合作研發使各企業實現了技術共享,節約了研發資源,提高了企業技術創新速度,同時也増強了企業市場競爭力。此前,微軟也曾加入“全球開放創新網絡”(Open Innovation Network)社區,該社區使豐田汽車和通用汽車等在內的社區成員達成共識,社區成員可使用社區共同研發和擁有的專利,不僅避免了重復研發帶來的資源浪費,還有利於通過技術開源的方式實現技術擴散,提高行業技術整體水平。

不得不說,合作研發對於一些從事技術研發並且起步較晚企業而言,可以利用更短的時間、最大限度地整合各方資源、挖掘合作對象的優勢技術進行研發合作,盡快實現與全球同行業領先企業的產業同步升級。如根據某企業共同申請專利的技術構成情況,結合合作研發的主體類型、應用領域以及年代、專利申請量等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可以判斷自身的技術薄弱點、可能的技術發展方向以及技術實施利用的具體情況。

綜上所述,專利開放並非真正的技術開放,更不是企業“免費的午餐”,若想“消化”好這一“餐”,還需有選擇地吸收利用。數字化時代是一個信息開放的時代,各個市場主體之間應化解“孤島”效應,合作研發,不斷創新,才能促進行業共同發展。

(責編:林露、喬雪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