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如何讓專利保險“叫好又叫座”?

2019年09月05日14:05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原標題:如何讓專利保險“叫好又叫座”?

  2018年陝西省寶雞虢西磨棱機制造有限公司(下稱寶雞虢西)購買了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人保財險)寶雞分公司的專利執行保險。今年1月,寶雞虢西發現公司的專利疑似被侵權,於是分赴南京、廣西、湖南、北京、浙江等地進行調查取証,花費了約10.7萬元的調查費用。經調查認定寶雞虢西的4件專利被侵權后,根據專利執行保險條款,寶雞虢西獲得賠付16萬元。

  近年來,在各地政策鼓勵下,像寶雞虢西這樣從專利保險中受益的企業不斷涌現。近日,銀保監會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通知》。《通知》進一步鼓勵保險公司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開展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相關的保証保險業務﹔鼓勵保險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被侵權損失保險、侵權責任保險等保險業務,為知識產權驅動創新發展提供多種保險服務。

  事實上,我國以專利保險為代表的知識產權保險的探索已有時日。早在2011年12月,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人保財險達成合作,委托其制定專利保險工作方案,繼而在多地推行試點。截至2018年底,全國已有近萬家企業的1.7萬件專利享受到人保財險提供的總計306億元的風險保障。

“專利保險具有經濟補償與風險防范的雙重功能,能顯著降低知識產權維權成本,提升企業的維權能力,在知識產權運用轉化領域也有獨特的增信作用。”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宋河發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同時,從多地試點的情況來看,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專利保險的發展已初顯成效,但尚待發展成熟,隨著知識產權環境的不斷優化,專利保險正迎來加速發展的利好時機。

  成績:“政府+保險+企業”模式形成

  早在20世紀70年代,國外保險公司已開始經營專利保險產品,但直到2010年,我國才開始推出專利保險。

  2010年,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建立由政府主導,企業、代理機構、保險公司聯合組成的專利保險合作社,推出了我國首款專利保險產品“專利侵權調查費用保險”。2011年12月,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人保財險正式簽訂《知識產權資產評估促進工程項目》合作協議。2012年起,國家知識產權局選取北京中關村、大連、廣州、成都、鎮江等作為專利保險試點地區,並在寧波、青島、蘇州等16個城市開展了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建設試點。在此過程中,人保財險已將專利保險業務落地到22個省份的83個地市,初步探索出政府引導、保險公司推動、企業參與的自願性專利商業保險模式。

  近年來,在政策引導下,各省市紛紛出台相關的配套政策,推出專利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開始增加,專利保險產品種類逐漸豐富。陝西省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寶雞虢西通過專利保險理賠不僅降低了公司維權成本,也極大調動了企業投保積極性。截至今年8月底,寶雞市601件專利購買了專利執行保險。去年,河南也推出了由全天候保險服務集團、富德財險河南分公司共同研發的省內首個專利執行保險,該保險產品實行了差異化定價,可依據不同投保專利確定保費。

  全天候保險服務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目前,在專利確權、維權和用權各環節都有相應專利保險產品。在確權環節,有專利申請費用補償險、專利無效宣告補償險等﹔在專利維權環節,主要分為進攻型的專利執行保險和防御型的專利侵權責任保險,前者為了保証被保險人有足夠的資金進行調查取証打擊侵權行為,后者是為了保証被保險人侵犯他人專利權時有足夠的資金應對﹔在專利用權環節,有專利質押融資保証保險等與促進專利技術商業化有關的保險。

  在專利糾紛日趨頻繁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專利執行保險和侵權責任保險因能有效幫助降低維權成本,防范侵權風險,獲得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為了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專利保險也在頻頻助力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繼“青島模式”“中山模式”后,去年6月,人保財險與北京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對其參與評估的45家“雙創”企業的284件質押專利和125件軟件著作權進行承保,推出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關村模式”。

  問題:參保意識風控能力均待提升

“企業維權參保意願強,保險公司能夠提供滿足市場需求的保險產品,兩者合力才能形成快速發展的專利保險市場。”全天候保險服務集團上述負責人表示,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企業維權參保意識以及保險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從企業維權參保意識來看,一位專利保險試點地區專利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早在2012年進行專利保險試點時推出的保險產品,隨著政府補貼的逐步推出,購買保險的企業數量曾一度下降。當時該地區企業遭遇專利訴訟維權的情況普遍較少,企業參保意識較低,沒有遭遇過專利訴訟的大部分企業尚未意識到防范專利風險的重要性﹔從投保組合上看,多數參保企業僅投保進攻型的專利執行保險,對於防御型的專利侵權責任保險,不少企業認為購買這類保險產品,似乎意味著產品風險較大,有損品牌形象,購買意願不強,推廣難度更大。

  從保險公司專利風險管理能力來看,上述負責人介紹,專利保險產品整體供給有限,責任單一,無法很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加之,專利保險發展較晚,早期缺少足夠的風險數據與運營經驗,往往提供的產品保費和保額都較低,對企業難以形成較大的吸引力。一家科技型企業的知識產權負責人介紹,有的專利執行保險,隻針對企業甄選的個別或幾件專利提供保險服務,保費以專利件數計算,而一旦因為維權產生費用,企業獲得的賠付額往往難以彌補維權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專利保險的保費很低,企業也可能會因為繁瑣的流程和較大的甄別成本不願意購買這類保險產品。

  此外,雖然目前不少地方已經推出專利質押融資保險,但宋河發認為,我國專利技術商業化保險市場仍沒有建立起來,專利技術商業化包括專利轉讓許可、專利技術投資、專利質押貸款、專利價值評估等環節。目前,除專利質押貸款、專利價值評估開展專利保險探索外,其他方面均缺乏專利保險政策的介入。原因之一就是專利保險存在逆淘汰問題。由於保險企業對專利技術的質量和風險不了解,對專利技術轉化提供保險后,低質量專利的權利人更願意參加保險,而保險公司出於風控的考慮,可能不斷提高保險費率,從而導致參加保險的專利權人越來越少,最終使得該保險險種無法實施。

  對策:多方發力共建生態體系

  盡管問題重重,但隨著知識產權外部環境的不斷優化,國家在知識產權保險鼓勵政策上頻頻發力,業界對於知識產權保險的前景普遍看好。今年4月底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人保財險公司開啟了新一輪戰略合作,更多保險公司在積極創新產品形態、改進產品供給,希望專利保險能“叫好又叫座。”

  全天候保險服務集團上述負責人認為,專利保險在我國是新生事物,起步較晚,企業認知度低,政府相關部門、保險公司及相關合作機構應加強專利保險的宣傳與推廣力度,提高企業的維權參保意識。也有業內人士建議,逐步建立專利保險半強制模式。對於某些專利密集型領域,考慮在專利申請、授權、交易、質押融資等環節引入強制或半強制保險制度,要求每個專利購買一定額度的基本保險。同時,企業可向保險公司購買補充商業專利保險覆蓋超額損失。

  上述專利保險試點地區專利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認為,隨著專利保險試點工作深入開展,保險公司在風險數據積累上已有一定基礎,可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專利保險差異化定價﹔也需要根據不同類型企業的不同階段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產品,不斷改進專利保險產品供給。比如,考慮開發專利綜合責任險,將進攻型的專利執行風險與防御型的侵權責任風險等專利經營風險集中打包,對企業項目的專利包而不是單個專利提供保險服務,提高保險產品的保障性和可操作性。

  在專利保險的早期發展階段,通過加強和完善政府的引導作用,發揮示范效應,加快專利保險推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為促進專利質押貸款保險的發展,宋河發建議優化政府損失補貼對象和方式。為減輕專利質押貸款保險市場的逆淘汰問題,提高企業參保積極性,政府就專利質押貸款損失進行補貼的對象應為保險公司而非投保人,政府應當補貼保險公司賠付的保費而非直接補貼企業損失。同時,他建議銀行和保險機構應加強和代理機構的合作,建立專業化知識產權管理團隊,從前端把控專利質量,提升識別專利質量和風險的能力。

  總之,知識產權保險生態體系的建立還有待政府部門、保險業、知識產權界和產業界的共同努力。(本報記者劉仁)

(責編:林露、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