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查處侵權假冒案件21.5萬件
本報訊(記者 陳雪檸)2018年,全國行政執法機關查處侵權假冒案件21.5萬件,對互聯網、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市場等侵權假冒高發多發領域和地區的監管持續加強。昨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和最高人民法院、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國知識產權保護與營商環境新進展報告(2018)》有關情況。
2018年,根據機構改革要求,我國優化整合了知識產權行政管理職責,新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統一了商標、專利的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知識產權審查周期大幅縮短,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力度加大,專利代理行業准入放寬。
據統計,2018年全國行政執法部門查處侵權假冒案件21.5萬件,其中,查處專利侵權假冒案件7.7萬件、商標違法案件3.1萬件、侵權盜版案件2500余件,海關查扣進出境侵權貨物4.72萬批、2480萬件。
此外,司法保護更加有力,公安機關破獲侵權假冒案件近1.9萬件,檢察機關批捕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3306件5627人,全國法院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近32萬件,同比上升41.6%。侵權假冒商品依法銷毀,全國無害化銷毀侵權假冒商品約3500噸。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8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排名第17,較上年提升5位,首次躋身全球創新指數20強。
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我國推進海關、邊檢、海事一次性聯合檢查,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比上一年壓縮56.4%和61.2%﹔大幅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由原來平均20天減至8.5天內﹔“証照分離”改革在全國推開,破解“准入不准營”的問題,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2018年中國營商環境改善幅度居全球第3,東亞太平洋地區之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