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看AI如何打造自動駕駛“千裡眼”

2019年04月08日08:39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看AI如何打造自動駕駛“千裡眼”

北京四惠橋高精地圖

目前自動駕駛已經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而高精地圖常被稱作自動駕駛的“千裡眼”。那麼高精度地圖與傳統地圖相比有哪些不同?

“與傳統導航地圖相比,高精地圖不僅要精確地認知車道模型、道路部件、道路屬性等,還要清晰地判斷出道路擁堵情況、施工情況、是否有交通事故等動態交通信息。”寬凳科技創始人兼CEO劉駿向記者展示了最新的研發成果,眼前的高精地圖,不僅呈現出了基礎地圖的道路形狀、坡度、曲率、鋪設、方向等信息,在車道線類型、車道寬度、路邊地標、防護欄、道路邊緣類型等方面也都有詳細的數據標注。

復雜場景快速採集信息 道路動態實時更新

從港珠澳大橋宣布開通到生產出一份高精地圖數據,僅僅用了24小時。數據的快速精確採集是完成高精地圖的第一步。

“沒有採集的數據,機器什麼都做不了。高精地圖就依賴於採集的數據生產出來。最新研發的採集軟件,可以幫助採集員解決很多的問題。”寬凳科技高級產品經理鄒洋介紹,目前的採集設備在技術的開發迭代上更加靈活迅速,規模化擴展配置和快速採集制作的能力也更強、地圖數據更新的速度更快。甚至於惡劣天氣情況下的數據採集也並非難事。

如果場景昏暗什麼都看不到,比如在隧道裡怎麼辦?

“面對復雜的立交橋、沒有GPS信號的超長隧道等,我們的自動化技術依然可以自動生成路燈、指示牌等基礎設施,道路標志,甚至是道路上的虛線。有了這樣豐富的道路信息,自動駕駛車輛在有著‘天下第一隧’的秦嶺終南山隧道中也能安全行駛。”鄒洋介紹。

但對於高精地圖來說,一張地圖完成繪制交付,並非代表完結,而是地圖更新閉環的開始。“假如一張高精地圖無法保証持續更新,那麼因信息滯后而帶來的安全風險會持續升高。高精地圖的完成需要經過外業工作人員採集數據,再由內業工作人員做進一步處理,最后通過一系列算法更新至地圖中。”鄒洋說,面對不斷變化的道路信息,在地圖內容更新方面,寬凳科技採用不同智能信息源相互驗証的方法來提高可信度,確保高精地圖的持續更新。

AI技術產生知識數據 “一草一木”清晰可見

如今在高精地圖領域入局企業眾多,其中不乏互聯網巨頭,但在這個新興的戰場中,核心技術才是至勝關鍵。高精地圖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在自動化處理過程中充分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對不同城市場景,不同道路場景的深度學習和模型訓練,形成大量的知識數據,通過人工智能系統全自動完成識別、特征點提取、精准測量以及車道網絡拓扑的構建。

寬凳科技產品總監孫旭向記者展示了大量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不同場景的高精地圖。在這些高精地圖中,道路上的各種地物,包括車道線、地面標志,交通標志等道路設施的精准位置信息和語義信息在寬凳高精地圖中都得到了完整、准確的展示。

在北京東五環的幾座立交橋的高精地圖中可以看到整個道路的形態,包括道路上每一個車道線,甚至每個車道線的起始和終止點都被表達出來了。

“立交橋通常是在研究無人駕駛技術中非常有挑戰的一個地方,因為一個立交橋一般會有十幾個道路的分行點,比如道路分岔點、主路進匝道、匝道進主路等。每個立交橋都非常復雜,每個分析點都是我們通過多次採集才能完成。”孫旭說,通過AI的自動化處理技術,在展示的高精地圖中,可以看到地圖中不僅僅表達了道路的形態,而且每一根車道線,每一個分起點的位置都精確的表達出來,這樣無人駕駛汽車在車輛變化、道路變化、車道跟隨的時候,都可以得到准確的決策信息。(馬愛平)

(責編:王小艷、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