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共同推進知識產權人才培養
3月29日至30日,中國—東盟首屆法學院院長論壇在西南政法大學舉行。出席會議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姚莉介紹,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與國內高校間的校際交流、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文化溝通、政策研究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合作建設“一帶一路”知識產權英文授課留學生碩士點項目,經過兩年多的籌備規劃工作,已於2018年10月正式開班授課。記者就“中國—東盟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特色”等相關問題特別採訪了姚莉教授。
記者:你發言時談到,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發展建設,學校專門設立留學生碩士點項目,這個項目有何深遠意義?
姚莉:在中國全面擴大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這為深化我國與沿線國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機,也為國際化人才聯合培養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挑戰、新任務。為了貫徹落實這一倡議,教育部於2016年8月制定了《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並由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由此我們高校國際聯合培養人才必須創新思想,以習總書記的“一帶一路”精神為指引,構建人才合作培養戰略體系和模式,加強與東盟以及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以促進跨區域融合與共通,推動教育交流與合作向縱深發展。
這個項目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國際合作司提供獎學金,由我校設立知識產權全英文授課留學生碩士點,向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一帶一路區域國家招收並培養留學生,是一個貫徹適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發展需要的重要舉措。目前,該項目第一批共招收留學生14人(分別來自巴基斯坦、埃及、蒙古、尼泊爾等七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其中巴基斯坦6人,埃及1人,蒙古1人,孟加拉國1人,尼泊爾1人,也門1人,越南1人,哈薩克斯坦1人,緬甸1人),其中有越南、緬甸等國家的留學生。截至目前該英文授課項目共開設商標法、競爭法與知識產權保護、國際貿易與知識產權國際保護、著作權法、專利法、文化與法律專題、知識產權專題等課程。該項目全國隻有兩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上海交大。
由我校承辦的這一項目意味著學校法學專業留學生培養進入到國家戰略層面,該項目的實施將推動東盟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與我校的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文化溝通、政策研究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復合型的知識產權人才,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發展建設,具有很強的現實積極效用以及重大的戰略意義。
管理優勢: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記者: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都有哪些創新?
姚莉:為了建設好知識產權全英文留學碩士點,我校成立了由校長牽頭的領導小組,並有工作專班,制定了全程培養方案,配備陣容強大的導師隊伍,同時也配備了由海歸博士或英語和法律雙學歷背景的老師擔任全英文授課教師的師資團隊。開設的課程主要包括:商標法、競爭法與知識產權保護、國際貿易與知識產權國際保護、著作權法、專利法、文化與法律專題、知識產權專題等課程。目前法學已建設了全英文課程20余門,全校建成100多門,分別有院級、校級、省級以及國家級精品課程。
學校具有開設知識產權法學碩士(留學生英文)研究生培養的豐富管理經驗。所有留學生專業培養由專業學院負責,其他管理工作由國際教育學院統一管理。
專業培養模式上不斷創新。實行部分課程“雙師授課制”和論文指導“雙導師制”。具體而言,本項目在培養模式方面有以下的創新:一是基礎課程中將開設法律漢語課程,為留學生由全英文逐漸向漢語過渡﹔二是除了開設“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國際貿易與知識產權保護”“國際條約法與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反不正當競爭與知識產權保護”等六門核心專業課程,還開設“知識產權專題”並實行“雙師授課”,專門聘請多名國內外知名學術大師和實務專家來擔任短期的授課教師,並為這些授課教師配備同聲翻譯﹔三是在論文指導方面實行雙導師制,除了由校內導師指導論文之外,還聘請國內外法學教授和實務專家來擔任兼職導師,並為其配備語言較好的合作導師。四是理論實踐密切結合。如這個項目留學生前往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訪問學習,這也是該項目研究生培養方案中實踐學習的內容之一。通過實踐活動,同學們對我國專利的申請、審查以及運作過程有了動態、感性了解,並在與實務部門工作人員互動中踴躍發言、積極參與。
我校的“一帶一路”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項目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未來我們將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在人才培養的機制體制上創新、改革和發展,爭取使該項目成為中國和東盟人民友好合作的橋梁。(蔣安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