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平等保護中外企業 行政執法彰顯優勢

2019年02月03日09:27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原標題:平等保護中外企業,行政執法彰顯優勢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對此,外資企業有要求,中國企業更有要求。我們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2018年4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我國要對國內外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予以“同保護”。 作為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一環,專利行政執法因具有手續簡、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等優勢,其在專利“同保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涉外專利行政執法案件不斷增多,國外權利人主動請求專利行政執法的意願不斷增強。全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總體滿意度為76.69分,其中在華外商獨資企業是76.94分,合資企業是80.16分,明顯高於總體滿意度。”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採訪時介紹。

繪制“設計圖”,保護專利權

做好頂層設計,是開展專利行政執法的基礎。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不斷完善專利行政執法“設計圖”,以期持續提升執法人員辦案的規范性、協調性和權威性,比如,制定出台了《關於嚴格專利保護的若干意見》,為地方專利行政執法人員如何認定專利侵權、開展行政調解等提供了依據。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對國內外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一視同仁,在具體執法過程中,採用統一標准、統一程序。2018年,全國專利行政執法辦案總量為7.7萬件,同比增長15.9%。查處假冒專利案件4.3萬件,同比增長10.9%,執法辦案總量持續增長,辦案質量不斷提升。” 上海市知識產權局政策法規處副處長陶蓉一直從事專利行政執法工作,近年來經手處理了多起具有代表性的涉外專利侵權案。她對專利行政執法的最大感觸就是,“案件數量不斷增多,權利人滿意度持續提升,2018年,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受理了264起專利侵權糾紛案件”。 談起近幾年處理的涉外專利行政執法案件,陶蓉對涉及“本田摩托車”的案件仍然記憶猶新,她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採訪時介紹:“2017年4月11日,請求人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下稱本田株式會社)針對被請求人上海本菱摩托車制造有限公司(下稱本菱公司)侵犯其專利名稱為‘摩托車(小型)’(專利號:ZL201430329219.7)的外觀設計專利權一案,向上海市知識產權局提出行政處理請求。上海市知識產權局查明,本菱公司在某雜志上刊登了HL100T-5A型號摩托車廣告,頁面上標注了‘上海本菱’的文字商標和圖形商標標識。2016年11月10日,本田株式會社向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公証處提出保全証據申請,公証購買了‘本菱牌HL100T-5A’摩托車一輛。”

在口審過程中,本菱公司承認該雜志廣告的確為其刊登,上述店鋪銷售的摩托車也確為其出品,但辯稱該摩托車涉及外觀的配件均是從其他公司採購的專利產品,本菱公司僅是組裝后再銷售,屬於合理使用范疇,不應承擔侵權責任。上海市知識產權局經審理查明,經整體觀察、綜合判斷,外觀設計專利的所有設計特征都在被控侵權產品中體現,兩者整體視覺效果不存在差異,應當認定兩者相同。因此,被控侵權產品落入了涉案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隨后,上海市知識產權局作出處理決定,責令本菱公司停止制造、銷售、許諾銷售被控侵權產品的行為。

“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執法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對被請求人所在地進行了實地勘驗,對涉案產品配件來源進行了詳盡調查,最后作出責令停止侵權行為的處理決定,有效地維護了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陶蓉表示。

執法出重拳,雙方齊稱贊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涉外專利行政執法案件主要是專利侵權糾紛案件,其中電商領域和國際展會的執法案件居多,為此,執法人員針對重點領域“出重拳”,使得專利侵權現象逐漸減少,有效提高了侵權者的專利保護意識,使其意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逐漸從侵權者變成了權利人。“上海每年都會舉辦上百場國際展覽會,很多展會主辦方非常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專門設立知識產權辦公室,並邀請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執法人員入駐展會,方便開展行政執法。”陶蓉介紹,2018年,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執法人員入駐了53場國際展覽會,其中包括中國國際廚房衛浴展、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中國國際家具展等。

近幾年,在處理涉外專利行政執法案件時,上海市知識產權局非常重視,每次都會抽調骨干力量處理此類案件,針對國內外創新主體做到一視同仁。陶蓉介紹,2018年,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受理的264件專利侵權糾紛案件中約200件是展會上的案件,此類案件大多以調解結案。

“案件處理結束后,處理結果受到當事人的好評,上海市知識產權局近幾年處理的專利侵權糾紛案,隻有1起案件當事人不服處理結果,提起上訴,最后該案以當事人撤訴方式結案。大多數案件當事人沒有提起行政訴訟,這也從側面體現了當事人對處理結果的滿意度較高。”陶蓉表示。 在處理涉外專利糾紛案時,一個可喜的變化讓陶蓉感觸頗深。“前幾年,展會專利行政執法案件的請求人大部分都是國外權利人,近年來,國外請求人的佔比不斷下降,目前國外和國內請求人的比例大概是五五分,這說明國內權利人也開始注重專利保護。”陶蓉向本報記者舉例說,在幾年前的中國國際廚房衛浴展上,德國科勒公司、漢斯格雅公司每年都會投訴40多起專利侵權糾紛,但在2018年的展會上,上述公司投訴的專利侵權糾紛隻有個位數,這說明中國企業的專利保護意識已大幅提升。“國外權利人在中國市場的維權行動,大大促進了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意識,比如前幾年被國外企業投訴的侵權者,產品下架后,立即主動研發新產品,以避免侵犯他人專利權,其自主研發的新產品不僅避免了侵權風險,而且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陶蓉強調,我國針對國內外創新主體開展的“同保護”,不僅促進了國內企業自主創新,還使其從侵權者變成了權利人,開始懂得用專利為自己的產品保駕護航。(本報記者 馮飛)

(責編:龔霏菲、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