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指紋識別緣何上演專利“三國殺”?

2019年01月16日08:23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用戶隻需把指紋放在智能手機指紋模塊採集區,讓其與之前採集到的數字信息進行比對,如果信息相匹配用時不到一秒就可解鎖或者支付成功。指紋識別技術給智能手機帶來新體驗的同時,也為芯片產商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經過多年的市場檢驗,指紋識別技術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應用經歷了從小眾市場到形成巨大“蛋糕”、從最初的拼技術到現在拼專利的發展歷程。2018年,對於指紋識別技術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先是Fingerprint Cards有限公司(下稱指紋卡有限公司)訴深圳市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匯頂科技)專利侵權﹔爾后,匯頂科技訴上海思立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思立微)等專利侵權﹔接著,思立微宣稱起訴匯頂科技與上海魅之族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專利侵權,累計索賠金額達2.4億元。指紋識別專利之爭上演“三國殺”。人們不禁會問,指紋識別技術為何專利訴訟頻頻爆出?

指紋識別走紅市場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指紋識別應用在智能手機始於2011年4月上市的摩托羅拉手機Atrix 4G(ME860),經過2013年9月上市的蘋果手機iPhone5S催化后即刻產生蝴蝶效應,隨即擴展成為三星、華為、OPPO、vivo 、小米等各大手機產商競爭的“必殺技”。

作為一種智能手機的酷炫技術,指紋識別技術被大量搭載在千元機、百元機等各類智能手機,為手機行業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如今,人們習以為常的指紋識別功能也由之前的單一解鎖,發展為現在的解鎖、支付以及啟動各種應用等功能,極大地方便用戶使用的同時也起到保護用戶信息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指紋識別技術在手機領域的“蛋糕”越做越大,許多芯片廠商紛紛殺入手機指紋識別領域,尋求分一杯羹,除了較早進入指紋芯片市場的指紋卡有限公司、匯頂科技、神盾、邁瑞微、費恩格爾、思立微等指紋芯片企業以外,義隆、信煒、芯啟航等企業也隨后加入戰局。

國外廠商打響首戰

2018年8月,來自瑞典的指紋卡有限公司一紙訴狀將匯頂科技起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該公司認為匯頂科技侵犯其擁有的一件名為“指紋感測系統和方法”的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480037088.2)。指紋卡有限公司舉証的侵權產品主要為小米6手機和匯頂科技的一款電容指紋芯片。

知識產權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咨詢培訓中心高級咨詢顧問孫濤濤博士經過專利檢索發現,該專利屬於電容式指紋領域的技術,權利要求多達21項,專利權相對穩定。2018年4月,深圳市吉瑞嘉電子有限公司曾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對該專利提起專利無效宣告申請,但被維持有效狀態。

那麼,指紋卡有限公司為何要選擇匯頂科技作為專利訴訟的對象?原來,指紋卡有限公司雖為瑞典企業,但基本依賴於中國市場生存,其早期收入來源主要來自中國內地各大銀行的指紋識別系統,近幾年則以供應指紋芯片給中國各大手機品牌客戶為主要收入來源,並逐漸發展成為佔據較大市場份額的指紋識別芯片產商。

然而,隨著國內芯片廠商的快速發展,數據顯示,2018年5月匯頂科技的指紋識別芯片出貨量排名第一,匯頂科技超越指紋卡有限公司成為全球安卓陣營最大指紋芯片供應商。業內人士指出,指紋芯片廠商瑞典指紋卡有限公司快要被中國企業逼到絕路上了。為了守住市場,指紋卡有限公司不得不拿專利“武器”出擊。

連鎖反應繼續發酵

事實上,作為一家依靠中國市場發展的科技企業,指紋卡有限公司非常了解中國市場對其具有重要意義,自然寸土必爭。然而,“從市場競爭上看,這起專利訴訟只是開胃菜,還會引起更多的專利訴訟。”多年來關注指紋識別技術發展的蘇州邁瑞微電子公司董事長李揚淵對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表示。

果不其然,2018年9月12日,匯頂科技以思立微(被告一)與鼎芯(被告二)制造、銷售的電容指紋芯片GSL6277侵害其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權為由,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專利訴訟,指出未經原告許可,被告二銷售、被告一制造的GSL6277分別落入原告2件發明專利權和1件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請求判令思立微、鼎芯立即停止侵犯3件專利權的行為,判令賠償損失共2.1億元。此后不久,匯頂科技再次起訴思立微侵犯其於2018年10月30日剛剛獲得授權的一件實用新型專利權。

作為人機交互領域技術與解決方案提供商,匯頂科技推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Goodix Link技術 、指紋識別與觸控一體化的IFS技術,其產品和解決方案應用在華為、聯想、中興、OPPO、vivo、魅族等各大知名終端品牌。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專利代理人趙永輝經過專利檢索后發現,截至目前,匯頂科技擁有的專利號為ZL201821077979.2、ZL201410204545.4、ZL201410105847.6、ZL201720925097.6的4件專利被思立微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起專利無效宣告申請。

國內指紋芯片企業的專利糾葛同樣根源自市場的爭搶。2018年9月, OPPO公司對外發表聲明,直指匯頂科技不守約,不按時交付指紋識別芯片,並聲稱將封殺后者的相關產品。坊間還傳言OPPO公司將放棄使用匯頂科技的相關芯片,直接使用匯頂科技的競爭對手思立微的相關指紋識別芯片。此外,匯頂科技CEO張帆在2019年新年致辭中表示,2018年上半年,因為傳統技術和產品面臨市場飽和、技術成熟和價格競爭等因素影響,匯頂科技遭遇了業績下滑的壓力。

面對匯頂科技如此猛烈的專利訴訟攻擊,思立微一方面見招拆招,就匯頂科技的相關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起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另一方面也進行反擊,思立微起訴匯頂科技與上海魅之族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的三件訴訟已獲立案,累計涉案金額達2.4億元。

布局專利贏得市場

從產業競爭格局看,李揚淵認為,目前,指紋識別在手機領域的應用劃分為三個市場:低端機背置電容指紋識別、千元機光學屏下指紋識別、三千元以上高端機超聲波大面陣屏下指紋識別。目前,低端指紋識別技術已面臨飽和狀態,競爭已趨白熱化,而高端指紋識別技術正逐步進入市場。

“從專利布局上看,目前,指紋識別技術企業的專利布局參差不齊。以上述三家指紋識別芯片廠商為例,目前指紋卡有限公司擁有專利200多件﹔匯頂科技擁有專利超過350件﹔思立微擁有專利50多件。”趙永輝表示,這些企業的專利授權量在一定程度上與他們在指紋識別市場上所處的地位相符合。

“如此看來,專利作為進可攻,退可守的重要武器自然會引起各大企業重視。” 趙永輝建議,未來相關企業要贏得市場競爭,一方面,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指紋識別技術的創新能力和專利布局,將領先的技術努力轉化為商用產品﹔另一方面,積極拓寬思路,讓指紋識別技術在其他產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陳景秋)

(責編:王小艷、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