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國際外觀設計分類表》修訂解析

國際外觀設計分類體系,又稱洛迦諾分類體系,是基於1968年生效的《建立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分類洛迦諾協定》(下稱《洛迦諾協定》),為《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成員國的外觀設計文獻提供的一種共同的分類體系,也是當前外觀設計領域唯一通行的國際性分類體系。第12版《國際外觀設計分類表》(下稱《洛迦諾分類表》)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於2018年6月正式公布,並於2019年1月1日正式使用。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也於2019年1月1日起在中國外觀設計專利分類審查中同步使用。
此次《洛迦諾分類表》的修訂由《洛迦諾協定》聯盟專家委員會第十三屆會議審議通過,涉及修訂的產品項約佔分類表產品項總量的8.6%,其修訂數量之大、范圍之廣、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將對后續外觀設計領域的分類實踐及應用產生顯著影響。
修訂項數多
從修訂的數量看,共有中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瑞典、日本、挪威、韓國、俄羅斯聯邦、比荷盧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11個國家或國際組織的491項修訂提案獲得通過,相較以往第10版的152項和第11版的195項,有顯著增長。修訂的內容主要涉及大類標題、小類標題、注釋、產品項4方面。其中,涉及產品項的修訂為443處,佔《洛迦諾分類表》產品項總量的8.6%。導致產品項進行大規模修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方面:
第一,基於不同語言版本的差異,對英、法文措辭進行修正。依據《洛迦諾協定》,《洛迦諾分類表》自建立之初就應用英語及法語兩種語言制定。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語言表述的差異,個別同一產品序號下的產品在兩個語言版本間產生實際指代不同。本次修訂系統梳理了該類問題,在產品項名稱上做了措辭的修正,從而保障不同語言版本《洛迦諾分類表》的一致。
第二,適應時代的發展,進行產品項的增加或刪除。《洛迦諾分類表》的修訂與時代發展相契合,一方面刪除了5項逐漸被時代淘汰、在社會上不再廣泛流通的產品﹔另一方面,增加了91項新產品,例如虛擬現實眼鏡、掃地機器人、鼠標掃描儀、虛擬鍵盤投影設備等,體現新技術發展對外觀設計專利權利保護的需求。
第三,由於類別調整,導致產品項轉移。由於《洛迦諾分類表》小類結構發生調整,共引發151項的相關產品項在表中的位置發生改變,這也是此次修訂數量較大的因素之一。
修訂范圍廣
從類別領域看,此次修訂涵蓋《洛迦諾分類表》中除17、18大類外的其他30個大類,體現出各國家及組織對洛迦諾分類體系的全面關注。《洛迦諾分類表》的修訂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社會公眾對外觀設計產品的保護需求。修訂產品項多,表明這些領域的產品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相關領域的分類標准亟待明確與規范。其中07家用物品類、23衛生設備類以及14通信設備類產品的修訂數量位列前三(見下圖)。
修訂程度深
如果說《洛迦諾分類表》的列舉產品項是葉,那麼大類-小類的二級結構就是分類表的枝干。此次修訂不僅涉及葉的修剪,在枝干上也有大動作。第12版分類表新增了18個小類,調整擴展了5個小類的范圍,約佔小類總量的10.5%。調整的類別重新界定了相關產品在《洛迦諾分類表》中的位置,引起了151項相關產品項的類別轉移,可以說是分類表整體構架的深層次修訂。
范圍擴展類別主要涉及01-05豆腐和豆腐制品、15-03農業和林業機械、15-04建筑和採礦機械、28-04假發和人造美體用品,以及30-06動物用的睡床、睡窩和家具等小類。新增類別(具體類別詳見下表)則是在對各大類的雜項類別進行梳理的基礎上,重新細分出新的小類集合。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統計,僅2017年的外觀設計文獻量就達124萬件,作為外觀設計文獻的主要檢索入口,洛迦諾分類體系的大類-小類的二級架構嚴重制約了外觀設計文獻的檢索效率。以我國為例,截至2017年底,我國外觀設計專利文獻存量高達570萬件,文獻量超過萬件的小類達到65個,超過10萬件的小類有11個,主要涉及布料、包裝、服裝、家具、燈具、家用物品等領域,給外觀設計檢索帶來極大困擾。此次修訂在小類結構上進行大規模調整,通過創設新類別做進一步細化,是洛迦諾分類體系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將成為洛迦諾分類體系改革的趨勢。
截至2018年7月,《洛迦諾協定》的成員國達到55個。此外,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局、非洲知識產權組織、非洲地區工業產權組織、比荷盧知識產權局和歐洲知識產權局也在注冊簿和發行的出版物中使用《洛迦諾分類表》,洛迦諾分類體系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國際通行的洛迦諾分類號對外觀設計文獻管理及檢索應用有著重要的作用,及時了解和學習第12版分類表,將更有助於外觀設計權利的獲得及應用。(瞿 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