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帶來柔性屏人機交互新體驗

近年來,柔性顯示屏幕以其屏幕輕薄、耐沖擊、可彎曲的特性逐漸受到市場青睞,也正是由於它獨特的物理特性,基於柔性屏的界面(UI)交互技術也相應產生了重大變革,成為新興的技術研究熱點領域。本文中,筆者將從專利角度對基於柔性屏的UI交互技術的創新現狀和未來發展進行分析與探索。
全球技術創新火熱
最早涉及柔性屏的專利文獻為日本精工株式會社於1977年提交的名為“具有柔性顯示面板的便攜式電子裝置”(專利申請號:JP9366177A)的專利申請。此后,柔性屏的UI交互技術進入潛伏期。從1996年開始,該領域的技術創新逐步活躍,創新主體加強了專利布局。隨著柔性屏在硬件上趨於成熟,2010年之后,全球范圍內的專利布局趨勢開始大幅度上升,在2012年達到頂峰,之后稍有下降,但總體處於一個數量較高且相對平穩的趨勢。截至2017年底,關於柔性屏UI交互技術的已授權專利達到300余件。
從申請地域來看,全球專利申請量中半數以上為韓國專利申請,其次是中國(佔比21.29%)和美國(佔比17.77%),三個國家的申請總量佔比超過90%。值得注意的是,在電子領域一向表現強勁的日本,在柔性屏交互領域的專利布局卻相對較少(僅佔5.47%),這與其市場表現是一致的。
從申請趨勢來看,從2008年開始,國外申請人逐漸加大對該領域的專利布局,2012年至2015年間呈大規模發展態勢。而我國雖然技術研發起步較晚,但在2012年之后開始奮起直追,專利布局趨勢穩步上升,保持了良好的態勢。尤其在2014年至2016年間,國內專利布局趨勢明顯上升,說明近幾年國內申請人對該領域的關注度增強。
從申請人類型來看,排名前8位的申請人中有6個為國外企業或研究所,且多為大型的手機廠商,其中排名前兩位的是三星和LG。國內申請人中,聯想公司排在首位,在全球排名第三,其次是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技術發展逐漸多樣
柔性屏的UI交互作為新型技術,涉及的技術領域較為廣泛,本文主要從外觀、顯示、交互、反饋和致動5方面來淺析該領域的技術發展路線。
外觀方面,柔性屏從一開始的固定U形截面屏,到可折可彎的柔性屏幕,到后來的可應用於各種類型可穿戴設備的柔性屏,屏幕的外觀形狀越來越多樣,適應了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
顯示方面,其技術發展順序依次為單側顯示、雙側顯示、透明顯示、各屏幕間連續顯示、根據用戶調整顯示區域。可見,顯示方面逐漸向用戶化、趣味化方向發展。
交互方面,1998年富士施樂提交的專利申請(專利申請號:JP6799A)公開了可通過對柔性屏進行輕推、擠壓等輸入來執行某功能,之后發展的交互技術愈加重視與顯示相結合。此外,交互形式也從由對單個柔性屏輸入指令發展到兩個柔性屏之間的變形方式或者位置關系來給出指令,進一步拓展了互動形式。
反饋方面,相關專利技術最早是由艾利森公司(專利申請號:SE9603061A)提出,其是通過觸覺反饋來提供用戶觸摸U形屏幕的手指位置。此后,反饋形式逐漸擴展為聲、光、視覺等單獨或結合的方式,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
致動方面是目前的研究熱點。簡單來說,致動就是通過用戶的指令來驅使屏幕彎曲以提供相應的信息。2010年,韓國泛泰株式會社提交了專利申請(專利申請號:KR20100008584A),其致動器響應於外部輸入使柔性屏幕變形。近幾年來,致動彎曲的柔性屏結合具體的應用程序和使用場景來滿足用戶更多個性化的需求,是柔性屏UI交互技術的重要方向。
筆者預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顯示和交互仍為主要研究方向,隨著硬件的發展,反饋和致動方面在一段平穩期后,創新主體將會加強該技術領域的研發和專利布局。
國內企業奮起直追
筆者經過上述分析發現,國外的專利技術分支主要集中在顯示和交互方面,反饋和致動雖有所涉及,但比重明顯偏少。國內企業雖起步較晚,但由於借鑒了已有的技術發展,國內的專利技術分支覆蓋了全部5個方面,特別是在反饋和致動方面,與同期的國外專利相比,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毫不遜色,甚至更為出色。
結合上述的分析,為了幫助國內創新主體更高效地進行技術創新和專利布局,筆者建議國內申請人首先應聚集研究方向。反饋和致動方面屬於新興的技術方向,國外企業在該方向的專利數量並不多,而國內企業也已經開展了該方向的專利布局,並且與國外旗鼓相當,國內企業可以以現有技術為背景,從提升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進行重點研究。其次,國內申請人還需加強硬件領域的研究。柔性屏的交互技術,特別是反饋和致動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硬件方面的發展,韓國之所以獨佔鰲頭,與硬件方面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我國若想在該領域實現技術突破,也要加強對柔性屏硬件方面的投入,除了自身研究外,與從事柔性屏硬件研發的公司或科研院所合作也是較為快捷有效的途徑。最后,國內申請人需注重挖掘用戶的新需求。柔性屏交互技術在各分支上都向著多樣性、趣味性發展,對此,國內公司應該擴展、挖掘用戶的新的使用需求,將其應用於多種應用場景和便攜設備,更好地實現交互性。
綜上所述,我國在基於柔性屏的UI交互技術方面的專利數量和質量上仍與國外存在差距,但我國仍應立足自身,重點發展優勢分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孫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