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發明三十年 守得雲開見月明

在上世紀90年代香港無線電視台電視劇《大時代》裡,有一位在炒股方面非常有天賦的人,名叫方展博。為了替父報仇,他整天廢寢忘食鑽研股票,近乎痴迷。最終在好友的幫助下,方展博完成了自己的夙願,成為香港紅極一時的“股神”。
在我國的非職務發明人中,也有一位痴迷發明30余年的“發明達人”,他的名字與方展博僅一字之差,叫方展崇。30多年來,方展崇獲得60余件發明專利,被人們冠以“廣東省專利第一人”“廣東第一個科技萬元戶”等稱號。
如今的方展崇,盡管已年過古稀,但用他的話來說,自己的事業才剛剛起步。他為推廣發明成立了公司,發明也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生活富裕了,條件改善了,但方展崇對發明的初心不變。“我自始至終淡泊名利,沒有什麼高消費,也不懂得如何享受。我希望能用發明帶來的收益成立一個非職務發明人基金,去幫助更多‘草根’發明人圓自己的發明夢。”簡潔真摯的話語間流露出方展崇的真情實感,也筑起了他平凡朴實的夢想。
改革開放40年,我國正經歷著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作為改革開放40年發展成就的縮影,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伴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建立並發展起來。知識產權制度的確立,不僅推動了我國社會各領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讓以方展崇為代表的非職務發明人群體,通過知識產權制度,實現了個人價值,贏得了社會尊重,創造了物質財富。
點燃發明夢想
1970年,方展崇畢業於中山大學化學系,畢業后他進入到東莞一家機電廠工作。平時就愛琢磨的方展崇,經常利用工作之余研究發明點東西。很快,方展崇幫一個鄉鎮企業研究出一件發明。為了獎勵他,這家企業給了他3萬元的獎勵。
在上世紀80年代,3萬元對於很多人而言是想都不敢想的一個數字。“我是1983年拿到的這筆獎勵,當時普通人的月收入才30多元。就連那時候最紅的電影明星劉曉慶多場走穴演出,也才5000元。”回憶起當初自己依靠發明賺來的第一桶金,方展崇很是得意。
手握大筆資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方展崇過上了令很多人羨慕的日子,但生活的富足並不是他所追求的全部。“我在中山大學讀書的時候,學校裡傳承的一句孫中山先生的話對我啟發很大,‘不要做大官,而要做大事’。”方展崇說,毛主席也曾經說過,“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盡管這句話看上去離自己很遙遠,但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力所能及地去實現這個理想,這樣的問題卻一直縈繞在方展崇的心頭。
“我平時就喜歡鑽研技術搞發明,但發明創造是需要時間和精力去完成的。當時我已經有了一定的資金,最缺的就是時間。”方展崇說。為了安心從事自己喜愛的發明事業,他毅然辭去了在別人看來是“金飯碗”的工作。“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我的決定,也遭到了家裡人的強烈反對。在當時我所在的東莞工廠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大企業,好多人擠破腦袋都想進來,但日常工作會佔據我大量的時間,為了不耽誤我的發明,我決定辭職,專心去做一件事。”方展崇表示,金錢對於他而言不是最重要的,如何通過自己的發明去為社會作出貢獻才是他所追求的目標。
“創業”舉步維艱
帶著做發明最原始的目的,方展崇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那時候,由於人們安全意識淡薄、加上缺乏應有的安全保障,每年全國發生很多溺水事故,這一現象得到了方展崇的關注。
“80年代由於條件有限,夏天酷熱的環境下,不少人喜歡去江河湖海游泳、嬉戲。但正是因為這些缺乏安全保障的游泳池奪走了一個又一個含苞待放的生命,使一個又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承受著巨大的痛苦。”方展崇說。為此,他開始著手研究發明一款救生器材。方展崇查閱了大量的相關材料,在自己的工作室裡夜以繼日、不辭辛勞地研發,有時候一天需要工作十六七個小時。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方展崇的努力下,“一種便攜式水上自動救生產品”的雛形問世。追求完美的方展崇並不滿足於此。在此基礎上,他又根據市場反饋和其他人的建議對產品進行了改善,並提交了相關專利申請。經過十余年的潛心研究,方展崇不斷改善更新,研究發明出了水上救生系列產品,該系列產品在1990年被列入廣東省“星火計劃”項目,並被國家科委納入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試制鑒定計劃,推薦全國推廣應用。
30多年的發明生涯,酸甜苦辣隻有方展崇自己知道。盡管自己曾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萬元戶”,但方展崇也曾經因為缺乏資金而苦惱。“由於沒有可用的場地,我隻能把工作室放在自己的家裡,家裡2/3以上的地方用來堆放各種材料和試驗工具。每天我一個人要做十幾個人的事,付出了這麼多努力有時還看不到希望,隻能走一步看一步。”方展崇說,發明家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僅僅有創意和技術還遠遠不夠,市場推廣、產品上市都需要專門的市場人員以及一大筆費用,這些僅靠“民間發明人”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救生器至今仍可以生產,但隻在接到訂單時我才會做。”由於銷售太少,產品幾乎沒有利潤可言,擱置停產是常有的事。同樣是資金問題,方展崇研發的廁所自動沖水裝置、自動關窗裝置、高含氧飲水機裝置,如今都還在專利証書上“酣睡”。
事實上,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方展崇的尷尬境遇也是非職務發明人這一群體的真實寫照。資金匱乏、與市場需求無法有效對接、市場前景不明朗等問題導致大多數非職務發明人的科技創新成果市場轉化率低,無利可圖,也讓非職務發明人這一群體的生存境遇不容樂觀。
堅持收獲回報
對於非職務發明人而言,能夠有自己可支配的一筆創業資金,依靠自己的發明發家致富幾乎是他們所有人共同的目標。但客觀存在的困難又讓這一目標的實現存在眾多不確定的因素。作為非職務發明人,方展崇無疑是幸運的。
近年來,方展崇還一直致力於電壓力鍋的研究。多年前,他就注意到,在日本和韓國,電壓力鍋基本取代了電飯鍋,但當時中國的電壓力鍋普及率還很低,其原因是中國電壓力鍋鍋與鍋蓋大多處於分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方展崇經過反復研究實驗,在1998年發明了方便安全的壓力鍋技術,並提交了專利申請,開創了國內旋蓋連體式電壓力鍋先河。然而,這僅僅只是一個技術框架,實用性還有待提高。隨后的十年間,方展崇對該技術進行了改善,2007年最終形成了名為“鍋蓋上有旋翻手的連體式電壓鍋”發明專利。
看似簡單,其實該發明過程相當漫長和艱巨,為了發明最先進的電壓力鍋結構技術,方展崇在十年時間內進行了五次重大改進,申請過五件階段性的專利以后,最終才發明了這項新技術。這項技術的主要特點是在鍋蓋中部設置了一個獨特的旋翻手,旋翻手具有旋蓋和翻蓋的功能,在旋蓋后可順手把蓋翻挂上來,這樣可以使電壓力鍋開蓋的兩個操作程序簡化為一個動作。“該專利產品已在全國使用多年,效果顯著。”方展崇介紹,這是自己這輩子最值得驕傲的成果。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十余載的潛心研發終究贏得了市場的認可,但也讓方展崇陷入了侵權維權的泥潭。2010年,方展崇發現自己的專利被某大型電器廠家使用,由此開始了漫漫維權路。
“這些年我大大小小的官司打了十幾場,花在官司上的錢高達幾十萬,自己的這些努力並不是為了要賠償多少錢,隻為証明這些發明專利的價值,為所有的發明人爭一口氣。”方展崇說。
多年的堅守終於換來了方展崇與驚喜的邂逅。由於該專利的創造性和價值,已經有多家電壓力鍋廠商主動找到他,尋求許可合作。最近,方展崇已經與美的等公司達成專利實施許可合作,每件產品將按照一定比例收取專利使用費,照此推算,每年會給方展崇帶來數以百萬元的可觀收入。
“撥開雲霧見天日,守得雲開見月明。多年來的努力終於換來了應有的回報,這將對我們非職務發明人以極大的激勵,‘民間發明人’實在是太不容易了。”方展崇說,他將通過這筆專利許可費成立一個非職務發明人公益基金,去幫助更多人實現他們的發明夢想。(王 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