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民發明文琴獲國家專利 為中國民樂"添丁"--知識產權--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長沙市民發明文琴獲國家專利 為中國民樂"添丁"

2013年08月14日08:38    來源: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長沙市民發明文琴獲國家專利 為中國民族器樂"添丁"

文正球向記者演奏、講解文琴。田芳 攝

早上在湘江風光帶,許多人會圍著文正球好奇地觀看,他在演奏一種奇怪的樂器,這種樂器可以拉,像二胡,也可以彈,像古箏,樣子還有點像豎琴、三弦琴,這就是他發明的一種新型多功能民族樂器,他以自己的姓為其命名——文琴。7月28日,文正球參加維也納第十屆國際器樂藝術節,一首文琴獨奏《二泉映月》獲得金獎。

13歲就自己做了一把二胡

今年66歲的文正球說自己是文天祥的第26代孫,他7歲便跟著哥哥學習二胡,“我舅舅甘伯林是中國第一代二胡演奏家,我的二胡曾受到他的指點,小時候我和哥哥隻有一把二胡,老是哥哥佔著,13歲時我自己動手做了一把二胡,拉得有滋有味。”文正球笑著說,“我制造樂器的天賦很小時就顯露出來了。”

雖然年輕時的文正球有強烈的音樂夢想,但時代讓其成為知青,成為水電工,最后繼承家族的中醫技藝,成為了長沙一位著名的中醫。“老長沙人可能還記得我開的逸仙中醫腫瘤診所,就在北正街。”文正球說。1990年,文正球到馬來西亞定居,一去20多年。

文琴改良了二胡的共鳴箱

在馬來西亞,文正球加入了當地的樂團——馬來西亞專藝民族樂團。“因為二胡的共鳴箱是蛇皮做的,經常受到一些國家、地區動物保護組織的抗議,二胡常常不讓進出海關。”文正球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常常思考著怎樣改良這種樂器。”“另外,中國民樂沒有低音,低音部經常用西洋的大提琴、貝斯代替,因此常有人笑我們不是純粹的中國民樂隊。”文正球說。他開動腦筋,從二胡的共鳴箱入手,用泡桐木板代替蛇皮,加大共鳴箱。

文正球將經過改良的二胡拉給妻子看,妻子說,聲音不錯,只是琴的樣貌不怎麼好看。於是,文正球又想辦法在共鳴箱的面板上加上多根弦,成了既可以拉又可以彈撥的樂器。經過改良的琴音色一下子豐富了,聲音也明亮悅耳。文正球后來飛到河南一家樂器廠,親自指導,文琴終於能批量生產了。

回到長沙推廣文琴

“我帶著文琴到世界最大的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演奏,令其負責人大感興趣,當即要求收藏一把文琴。”文正球說,現在文琴有高音、低音、中音、倍低音等多個種類,既可以獨奏,也可以重奏,或者與樂團合奏,“解決了民樂演奏中的許多問題,受到國內外民樂愛好者的喜愛。”文正球說,全世界會彈奏文琴的人已有200多人。去年,長沙還成立了文琴協會,組建了文琴民樂團。

去年,文正球從馬來西亞回到家鄉長沙,並在河西買了房子定居下來,一心一意推廣文琴。他的3位弟子上個月在廣州參加第三屆國際器樂大賽,以文琴獨奏獲得二銀一銅,弟子成海雲參加中央電視台達人秀引起廣泛關注。文正球現在是湖南知青藝術團的藝術顧問、長沙文琴協會會長。近日,央視國際頻道專門派人來到長沙為其錄制節目。“一種樂器的成長發展需要無數人傾注心力,要經過幾代人甚至更長時間的改進、積澱才能成熟。”文正球說,“希望文琴能夠跟中國民族樂器大家庭的成員一起,讓全世界的人們都欣賞、贊美我們中國的民族音樂!”

(責編:尹航(實習)、馬麗)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