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私人制藥公司成長史:127年專注創新--知識產權--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世界最大私人制藥公司成長史:127年專注創新

2013年05月20日09:49    來源:解放日報    手機看新聞

(圖片源自網絡)

(原題:一家小化工廠的127年成長史——看勃林格殷格翰如何成為頂尖醫藥公司)

1885年7月24日,德國殷格翰,一家小型的酒石酸工廠易手。一周后,附近賓根小鎮的商業注冊文件中,留存了一份記錄:“阿爾伯特勃林格,化工廠,始於1885年8月1日”。

那一年,24歲的阿爾伯特開始創業。那家小化工廠,就是世界頂尖醫藥公司勃林格殷格翰的前身。

剛開始,小工廠生產酒石酸。在生產檸檬酸的實驗過程中,無意中形成了乳酸,這一現象被阿爾伯特注意到了,於是他開發出能規模化生產的乳酸工藝流程。

工業化生產的乳酸在市場上大獲成功,利用乳酸制造的發酵粉也獲得了公司第一項專利。

1905年,勃林格殷格翰開始生產嗎啡、可待因和可卡因等生物鹼制劑,並獲利豐厚。七年之后,公司開始生產鎮痛藥物,這也成為公司的首個制藥產品。

早期,公司還生產過含乳酸的軟飲料,當時設計的飲料瓶,還保存在公司歷史陳列室裡。后來,在阿爾伯特主導下,公司完全專注於化工和醫藥領域,並不斷生產出創新產品。

勃林格殷格翰從誕生至今,一直由勃林格的家族成員掌控著。

1893年1月1日,阿爾伯特勃林格的母親成為有限責任合伙人。1919年,阿爾伯特勃林格的三個子女加入公司。此后,不斷有新的家族成員加入。一個世紀之后,2007年,伯天安被任命為股東委員會主席,公司領導權又回到創始人的直系后代手中。

一個創新藥物的研發成功,投資巨大,可能費時十數年,控制權不旁落他人之手,對一家制藥公司至關重要。

人是創新研發的關鍵。早在1902年,勃林格殷格翰成立了首個公司健康保險計劃。1907年,建立退休員工福利基金。首棟員工公寓,也於1909年完工。1910年,當時公司隻有156名員工,就推出了帶薪年假制度。1915年,公司為工作20年以上的員工設立了養老基金。1917年,開始為員工提供工作餐。

至今,勃林格殷格翰也是員工流動性最少的醫藥公司,這也保証了研發的連續性和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

大的醫藥公司,一般都是跨國企業。因為研發和臨床試驗,需要整合全球資源。而一個創新藥物從研發到上市,往往要投資數十億美元,也需要全球市場來支撐。

作為一家德國公司,勃林格殷格翰早有國際化打算。但由於大環境、政治事件和資金不足等因素制約,家族成員的數次嘗試都無疾而終。

二戰結束后,實現國際化夢想的條件終於成熟。1948年,勃林格殷格翰在維也納成立了德國之外的首家外國分公司。此后,公司業務又拓展到了西班牙、意大利、阿根廷、加拿大、日本、墨西哥、英國等。1994年,勃林格殷格翰來到了中國。

創新研發,始終是勃林格殷格翰的基石。早在1917年,公司就成立研發部門。上世紀下半葉,公司進入快速發展期。1966年,抗高血壓藥物可樂定上市。1970年,公司年銷售額首次突破10億德國馬克。197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藥物愛全樂上市。1979年,支氣管炎治療藥物沐舒坦上市。1986年,在比布拉赫的生化技術中心揭幕,投資高達1.5億德國馬克,這家工廠也成為歐洲最大的通過細胞培養進行生物制藥的工廠。

直到1982年,勃林格殷格翰才停止生產檸檬酸。1985年,公司成立一百周年,年銷售額已達到45億德國馬克。

變革,並不受家族公司的羈絆。上世紀八十年代后,勃林格殷格翰感受到來自經濟、行業、衛生保健和社會政治等方方面面的壓力。從1991年起,為更有效地利用全球資源,公司重組了研發活動,用以開發靶向性更強的藥物,並以此引領公司成為全球頂尖醫藥公司。

1995年,勃林格殷格翰的全球研發費用首次超過10億德國馬克,年銷售額高達64億德國馬克。在“創新展現價值”口號下,不斷有更成功的創新藥物上市。

創新的基因早在一個多世紀之前已植下。今天,勃林格殷格翰已經在全球140個子公司擁有了46000名員工。(何洛先)

(責編:馬曉成(實習)、馬麗)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