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建言舌尖上的安全:是頑疾 就要用猛藥--知識產權--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代表委員建言舌尖上的安全:是頑疾 就要用猛藥

2013年03月13日08:59    來源:中國廣播網    手機看新聞

  《2013 我離夢想有多遠》第九篇: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連日來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圍繞這一話題建言獻策。

  “肯德基被曝出原料雞僅用45天就完成迅速生長。”

  “公安部破獲了一個特大的地溝油案件,覆蓋十一個省份。”

  “在水產市場裡,人工合成魚翅非常普遍,實際成分是食用明膠、海藻酸鈉等等。”

  2012年,圍繞食品安全的話題熱度不減——從年初的螺旋藻超標到歲尾的白酒塑化劑,每一次問題食品的曝光都牽動人心。微博用戶“臨風聽雨”說:舌尖不安全,幸福就是浮雲。微信用戶“凌雲客棧”提醒,食品安全,做不到萬無一失,就會一失萬無。

  2012年,中央政府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力度進一步加大——食品農藥殘留量新國標發布,涉及到的食品種類是原來的三倍,對農藥殘留的限制標准也更加嚴格﹔《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施行,所有食品添加劑必須在食品標簽上明顯標注。

  重典治亂,重拳出擊。2012年,一場“舌尖上的保衛戰”在大江南北紛紛打響——在長春,涉及食品安全案件,每個季度查處一批,其中至少有一件在媒體上公布曝光﹔在廣西,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僅10個月的時間,就破獲相關犯罪刑事案件50起,抓獲違法犯罪人員140人。

  政府推進食品安全的各項工作是扎扎實實的,老百姓對改善食品安全現狀的期盼也是強烈和迫切的,但兩者之間還存有差距。江西代表林印孫用“頑疾”分析個中原因:“我們國家,農業生產包括畜牧業的生產太分散了、太小了,食品產業小、散、亂又很突出,客觀上造成國家管理難度太大,質量意識難以普及、難以到位。”

  是頑疾,就要用猛藥!

  強化對源頭的掌控。“原材料”如果從一開始就是不合格的,無論后期的加工過程如何清潔、精細、先進,生產出的產品都難言安全。來自農業大省的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委書記王儒林說:“源頭是在農業。一定要解決化肥農藥過多殘留的問題,嚴格控制水流、土壤、空氣的污染。”安徽代表鄭孝和建議:“加大對農民的職業培訓,加大對農民的道德教育,提高農民的安全意識。”

  守住食品企業生產關。《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是企業的第一責任。但是,當前食品安全領域最突出的問題,正是不法分子不講誠信,故意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山東代表、濟寧市食品工業協會會長江保安呼吁盡快在全行業推廣食品的追溯制:“每個企業要建立追溯體系。我買你的產品,看你的號碼,從網上一查,就能查出來,你的產品是什麼時間加工的。”河南代表周春艷說,還是要加大懲處力度,以真正起到警示和震懾作用:“堅持露頭就打,加大經濟處罰力度,要罰的傾家蕩產,還要毫不手軟地予以嚴厲的法律制裁。”

  創新監管的長效機制。多頭分段管理、都管又都不管,一直被認為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症結之一。根據最新出爐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國務院將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多頭並管的鏈條就此收攏。河北代表石克榮肯定改革的積極作用:“打破處置權交叉,彌合監管縫隙。食品安全不會一勞永逸,機構調整之外還需多方面的配套。”政協委員劉凱華說,技術、法律、標准支撐,一個都不能少:“發達國家的食品安全標准的修改周期一般是3-5年,而我國的標准使用已經超過20年。”而在黑龍江代表陸標看來,沒有實實在在的問責,一切監管都形同虛設:“要進一步加強行政監察,要和烏紗帽挂鉤。”

  三年解決食品安全突出問題,這是中國政府向13億人民做出的庄嚴承諾。從中央到地方,一場針對食品安全的新的較量已經展開,各道防線正在加緊鑄就﹔2013,以機構改革為契機,隨著各項法律政策的完善和監管力度的加強,我們有理由相信,從田間到餐桌,從牧場到廚房,中國食品安全之路一定會越走越順暢。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馬麗、趙竹青)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