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i可見光通信 電燈泡變成無線路由告別WIFI
i-Fi技術的發明者Herald Haas認為可見光頻譜可以用來傳輸數據,由於可見光譜的頻譜寬度比傳統的射頻頻譜大得多,因此能夠帶來更高的帶寬
WiFi技術已經越來越普及,不過抱怨無線信號不穩定、上網速度慢、WiFi熱點太少的人也越來越多。現在,有一項新技術可能會讓這些問題得到解決。
電燈泡一直以來被視作發明家夢寐以求的靈感閃現的象征。不過對德國物理學家Herald Haas來說,電燈泡本身給他帶來了靈感。Haas和他愛丁堡大學的團隊發明了一項專利技術,利用一束閃光來無線傳輸數字信息,這類技術通常被稱作可見光通信(VLC)。
Haas表示:“我最大的設想就是將電燈泡變為寬帶通信設備。這樣電燈泡不僅能提供照明,也將成為一款必要的工具。”Haas認為,通過給普通的LED燈泡加裝微芯片,使燈泡以極快的速度閃爍,就可以利用燈泡發送數據。而燈泡的閃爍頻率達到每秒數百萬次。
通過這種方式,LED燈泡可以快速傳輸二進制編碼。但對裸眼來說,這樣的閃爍是不可見的,隻有光敏接收器才能探測。Haas表示:“這類似於通過火炬發送莫爾斯碼,但速度更快,並使用了計算機能理解的字母表。”
這一技術意味著,隻要你擁有電燈泡,就可以獲得無線互聯網連接。目前全世界的電燈泡數量估計約有140億盞。實際上,這也意味著任何路燈都可以成為互聯網接入點。
不過,被昵稱為“Li-Fi”的可見光通信技術並不只是能提升互聯網的覆蓋范圍。作為無線數據傳輸的最主要技術,WiFi利用了射頻信號。然而,無線電波在整個電磁頻譜中僅佔很小的一部分。而隨著用戶對無線互聯網需求的增長,可用的射頻頻譜正越來越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