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 新平台 新要素
中关村:领跑创新 动能充沛
本报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朱竞若、王昊男)全球顶尖专家学者八方云集、前沿技术产品接连登场、多项新政密集出台、国际技术交易联盟正式成立……刚刚结束的2020中关村论坛,让疫情阴云笼罩下的全球科创界为之一振。与此同时,中关村作为北京这一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的生机与活力,再次让人注目。
引领发展,瞄准全球创新实践前沿。在2020中关村论坛上,施普林格·自然联合清华大学在2020中关村论坛上面向全球发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在全球范围内研究遴选出30个城市,构建三级指标体系,系统反映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都市圈)的综合创新能力和水平。其中,北京位列第五名。而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的排名中,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继续蝉联第一。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研究,从全球创新实践前沿出发,构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指标体系,并对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综合评估。”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认为,这对于引领创新经济发展、优化创新生态系统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下全球社会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在应对这些挑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搭建平台,促进创新要素全球流动。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这一全球科创领域的普遍难题,在2020中关村论坛上,由中关村管委会联合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等单位共同指导发起成立的“国际技术交易联盟”与公众见面。首批邀请加入联盟的国内外成员单位达103家。其中包括,剑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牛津大学全球创新咨询机构、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等37家世界知名技术转移机构。
而在此之前,中关村管委会联合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等单位,共同打造的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已面向全球发布。借助这些平台,在此次论坛的技术交易板块,汇聚了线上+线下7000多个优秀技术成果、300多家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来自30多个国家的1000余位外籍嘉宾参与活动技术路演和洽谈对接。“全球买、全球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解决痛点,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首创产品“首次进入市场”是打开市场大门、实现产业化推广的关键环节。“国际首创产品补贴上限200万元,国内首创产品补贴上限为100万元……”在2020中关村论坛上,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发布了《中关村管委会关于推动中关村首创产品市场应用的若干措施》,从7个方面解决首创产品“首次进入市场难”的痛点问题,“我们将构建从检测评定、标准制定推广,到首次进入市场、保险补偿、供需对接、国际推广、金融支持等新产品推广应用全链条支持体系。”
与此同时,中关村还发布了《中关村管委会关于强化高价值专利运营促进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从5个方面提出了18项措施,聚焦解决高价值专利储备挖掘不足、知识产权评估难、综合服务能力强的专业机构数量少、企业承接专利运营的能力和动力不足等问题。翟立新说,“目的就是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发挥高价值专利和高质量科技成果对中关村示范区及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22日 16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