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

“三步走”构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体系

2020年05月09日18:25 |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三步走”构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体系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步伐,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又一支点。综合考量全国各地的工作经验,特别是知识产权教育资源优势较为突出的部分地区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系统构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体系,离不开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和教育实践这三个层次递进的步骤。由此,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向社会交出一份合格的知识产权教学“答卷”。

  理论研究:构建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

  客观而言,近年来,我国部分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陷入了一种“教育、竞赛、得奖”的低效循环,而相对应的,一些发达国家的青少年发明创新教育则一直走着“教育、实践、产业化”的应用路径,其本质是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笔者所在的北京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以课题为依托,对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目标、内容、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通过对我国近10年来的知识产权类政策文件和教育类政策文件进行比较分析并开展发达国家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比较研究,我们认为,中小学知识产权的教育定位应涵盖5方面内容,即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内容,聚焦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知识产权意识,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实守信”的知识产权文化环境,利用得天独厚的知识产权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在制定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基本目标时,我国应以普及知识产权知识,从小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社会责任,激发学生的发明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首先要从引导学生认识、分析身边丰富多彩的知识产权现象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念,再通过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使学生掌握知识产权创新创造的能力。

  在学段目标方面,小学阶段应重在启蒙教育,初、高中阶段则以普及教育为主。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感性材料为主,兴趣广泛、好奇心强,这一阶段的知识产权教育重在启蒙教育,以启蒙小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主要目标。随着初、高中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逐步发展,因而初、高中阶段知识产权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一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可逐渐引导学生理解保护知识产权对我国国民经济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现实意义,使学生积极运用知识产权保护个人利益,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鼓励开展发明创新实践。

  知识产权教育内容选择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由学生耳详能熟的创新展开,引出创新成果的保护制度,再进一步深入到专利、商标、著作权的学习中。以知识产权保护核心内容为主线设计主题单元,以专题性知识(如专利、商标、著作权)的学习和应用为主线设计各节内容,同时注重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和实践体验。

  推动试点:提炼总结教育的策略经验

  有了明确目标和教材载体之后,即可以开展系统的知识产权教育实验。先期推广过程中,可以通过选取试点推动相关工作落地。在推动试点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实践,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进一步细化调整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体系。例如,可以每学期开展一次问卷调研,了解学校需求和问题;通过学期末的交流总结,了解知识产权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通过教育案例、教育论文征集,了解教育实践中的典型经验和教师、学生关于知识产权教育的思考和认识。据此,完善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在这方面工作上,北京市海淀区的案例比较具有代表性。在具体实践中,海淀区一方面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下发《海淀区新增三套地方教材使用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设置,并要求学校组织多学科教师进行合作教学,指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进行跨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学习。另一方面,成立了由教科院牵头的教研团队,编写《中学生知识产权教育》教师指导手册,并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培训、交流知识产权教育经验。鼓励学校通过学科渗透、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多种主题教育活动创造性开展知识产权教育。


  一年来,海淀区涌现出了大量优秀教育案例,探索出了知识产权教育的一些有效策略,学生的创意也不断涌现,如清华附中初三学生团队自主研发出了“形独”教育游戏APP,目前提交了专利申请;八一学校、海淀实验中学学生的商标设计,图文并茂,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多方互动:建立有效的运行支持体系

  一种教育的活力是否显现,首先需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其次需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教育资源,使教育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真正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此外,还需要相应的配套保障机制予以支持。从当前的实践来看,应逐步构建起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四大支持体系,即标准体系、实践体系、应用体系和保障体系,以此为激发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活力奠定基础。

  其中,标准体系用以指导教育教学行为,应建立“理念—目标—内容—评价”为一体的知识产权教育标准体系,明确知识产权教育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基本理念,确立宏观目标、具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确立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观念生成的具体内容;实践体系是对知识产权教育的理念和目标的具体落实,应逐步建立起“培训—教研—资源”为一体的实践体系,开展分组、分专题的教研活动,建立知识产权教育资源库,收录教学设计、活动方案、典型案例、师生作品的文本、音频、视频等,通过各类平台与教师共享共建,为广大学校开展知识产权在线教育教学提供资源;应用体系是落实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应建立包括“学科实践—社会参与—发明创意”为一体的知识产权教育应用体系,引导学生研究、探索知识产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开展高新企业走访、社会调查、开展社区知识产权教育宣讲等活动,并为学生搭建各种创新创意平台,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能力;保障体系是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提供基础保障的重要支撑,应建立“课程教材—实施方案—试点推进—经费支持”的知识产权教育保障体系,为教育实践提供基础性保障。

  总体而言,理论研究解决了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认识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目标;资源建设重在选用合适的素材、案例,支撑起了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主体内容,使知识产权教育有章可循,不陷于随意,不流于形式;而教育实践则为知识产权实践提供了方法、策略和经验,有效落实知识产权教育目标。落实好这“三步走”,将对系统构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体系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当然,从长远来看,我国的知识产权教育实践依然在路上,其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和区域运行机制都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也期待着全社会能够为此形成合力,播撒一粒种子,静待一路繁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军庆)

(责编:林露、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