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康宁公司副总裁汤姆·比尔:创新离不开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
当托马斯·爱迪生于1879年发明灯泡碳丝时,用何种材料制作灯罩曾使其一筹莫展,美国康宁公司发明了一种经济可行的大规模生产玻璃灯罩的方式,使得电灯得以走进千家万户。
最早发明玻璃灯罩、最先发明电视显像管、最先发明世界第一根低损耗光纤、成功研制出康宁 大猩猩 玻璃……成立于1851年的康宁公司一直致力于改变生活的创新,从而逐渐成为材料科学领域全球领先的创新者之一。
“创新离不开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康宁公司非常注重在全球市场开展专利布局。”美国康宁公司副总裁兼首席知识产权顾问汤姆·比尔(Tom Beall)介绍,随着中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康宁公司会考虑在中国开展更多业务,并开展相应的专利布局。
用技术引领变革
2007年,一家科技巨头找到了康宁公司,想要为自己即将推出的第一代智能手机寻找合适的盖板玻璃。康宁公司依靠百年来的玻璃技术专长,在短短六个月内就为其提供了大猩猩玻璃产品,从此开创了手机盖板玻璃的新市场。如今,在全球大部分高端智能手机上都能看到大猩猩玻璃的身影。
大猩猩玻璃是康宁公司一直致力于材料领域创新的一个缩影。汤姆·比尔介绍,如今,康宁公司在光通信、移动消费电子、显示科技、汽车应用和生命科学器皿等领域均有相关产品,主要包括用于移动设备的耐损盖板玻璃,用于先进显示器的精密玻璃,用于现代化通讯网络的光纤、无线通讯技术及连接器解决方案,受信赖的促进药物开发及运输的产品,用于汽车及柴油车的尾气净化产品等。
为了证明玻璃产品的质量和纯度,汤姆·比尔举了一个例子:“我们用于光纤制造的玻璃纯度非常高,印度洋的平均深度大概有3英里,如果印度洋的水都由康宁公司的玻璃做成,透过这3英里厚的玻璃,我们仍可以清晰地看到海底的一切。”
汤姆·比尔介绍了这种高纯度玻璃背后的关键工艺制造流程。“康宁公司专有的‘熔融下拉’工艺是一种非常精确、高度自动化的流程,能制造出非常纯净、光滑、平整的玻璃表面,具有非常高的光学透明度,以及尺寸稳定性。‘熔融下拉’制造工艺使玻璃‘即拉即用’,省去了研磨和抛光的工序,从而节省了制造成本以及避免前述工序给玻璃所带来的划痕和缺口。目前,‘熔融下拉’工艺已经被康宁公司用于制造显示科技的玻璃产品和大猩猩玻璃系列产品。”
169年以来,康宁公司在多个领域还有多项引发行业变革的创新。汤姆·比尔举例说,1947年康宁公司最先发明并大规模制造出电视显像管,使电视进入千家万户;1970年,康宁公司最先发明并制造出世界第一根低损耗光纤,使光纤通信得以广泛应用,凭借该创新,康宁公司的3位科学家于1993年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并于2000年获得美国国家技术奖。
众多创新成果源自康宁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康宁公司的最大特点是创新驱动发展,每年研发投入约占营业额的8%。”汤姆·比尔介绍,在开展技术创新的同时,康宁公司还非常注重专利布局。截至目前,康宁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2万余件专利以及超过1万件专利申请,专利布局范围包括美国、欧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
将创新植根中国
1980年,康宁公司将电视机阴极显像管玻壳制造技术带到中国,助力中国企业量产电视机,由此开启了在中国市场长达40年的创新发展之路。1993年,康宁公司在中国提交了第一件专利申请,更是翻开了开拓中国市场的新篇章。
汤姆·比尔介绍,截至目前,康宁公司在中国提交了2600余件专利申请,已有1300余件获得授权。康宁公司的所有业务均在中国市场开展,总投资金额已达到70亿美元。
除了将产品带到中国,康宁公司还尝试将创新文化根植于中国市场。汤姆·比尔举例说,2013年康宁公司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研发中心,致力于整合康宁公司总部和全球的强大研发资源,为中国市场的新机遇提供技术的本土化落地,以加速技术创新。“目前,康宁公司中国研发中心共有5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30多名科学家,每年都会提交十几件专利申请。”
如今,康宁公司已经成为众多中国企业的合作伙伴。在汤姆·比尔看来,康宁公司与中国企业合作日益密切,主要得益于中国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日益增强。
“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在专利审查方面,中国专利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不断提高。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中国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并不断提高专利侵权赔偿额;再加上去年成立的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和不定期推出知识产权指导性案例,这些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举措都为权利人在中国维权增添了信心。”汤姆·比尔表示。
“不久前,中美刚刚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将使中美贸易达到新的阶段。”汤姆·比尔说,康宁公司对中国市场非常有信心,今后将继续增加在中国市场的产能,与中国企业建立更好的合作机制,将更多新产品和新技术带到中国市场。(柯 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