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手工挂面:走上品牌路 面香飘九州
说到山西的面食,大多人耳熟能详的是山西大同刀削面。作为一个地道的山西人,记者最难以忘怀的却是光筋爽口、纤细如丝、色白味美、耐煮不糊的襄垣手工挂面。作为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襄垣手工挂面究竟该如何传承与创新,并在新时代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作用?山西天下襄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天下襄)有担当,更有实招。
着力创新 打造品牌
提到刚成立天下襄时的情形,该公司董事长李艳军回忆说,2012年,为响应国家转型发展的号召,他从运销行业转向从事农业产业经营。“当时,襄垣县大多数农民从事手工挂面加工制作,手工挂面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预计可以解决襄垣县500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作为一名地道的农民,深知农民就业的艰难,所以选择了手工挂面这一行业并成立了天下襄,开启了自己事业的新征程。”
2013年,天下襄牵头成立了襄垣县手工挂面协会,李艳军担任会长。“襄垣手工挂面是一项千年文化遗产,但质量参差不齐、制作环境差,多以家庭小作坊加工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手工挂面行业的发展,传统手艺面临失传。为改变这一现状,结合襄垣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国手工挂面之乡’的目标,在襄垣县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的大力配合下,天下襄组织5家手工挂面生产企业和200余个挂面家庭作坊成立了襄垣县手工挂面协会。”谈及襄垣县手工挂面协会成立时的背景,李艳军表示。
据了解,襄垣县手工挂面协会成立后一直秉承“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的宗旨,目前协会个人会员遍布襄垣县8个镇3个乡2个园区,涉及农户500余户,个人会员达1300余人。“为了更好地规范行业发展,经山西省卫生厅相关部门审核,协会制定了襄垣手工挂面的企业标准。协会还创新发展模式,采用‘协会+企业+基地+农户+电商’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严格遵循‘统一原料、统一标准、统一商标、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李艳军说,“五统一”模式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立足本地优势,充分发挥协会作用,通过企业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现市场牵动企业,企业依托协会,协会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产业形式。这样可以大大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运用商标 脱贫致富
顺应地理标志商标助力精准扶贫的潮流,2013年,襄垣县手工挂面协会提出了“襄垣手工挂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申请,2014年被核准注册。“‘襄垣手工挂面’成为襄垣县首件、长治市第二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襄垣手工挂面形成整体品牌效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襄垣县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尤其为襄垣挂面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李艳军说,“襄垣手工挂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后,先后参加了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京交会、农博会等大型展会,树立了襄垣农业新形象,提升了襄垣手工挂面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传统文化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改善和优化农村经济,让更多的人传承手工挂面的传统技艺,给更多农民提供就业机会,2017年,天下襄筹备建立了襄垣手工挂面文化体验园(下称体验园)。“体验园是一个集生态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美食、休闲度假、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绿色生活文化体验园。”李艳军表示,体验园不仅能为襄垣县的手工挂面制作行业找到新的出路,还为襄垣县旅游经济增加了亮点,有助于提高城镇形象,使襄垣手工挂面得以保护和传承,还能为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农民致富、企业发展和社会效益的三重丰收。
“天下襄的员工有从外地务工返乡的,有从国有企业下岗的,更多的是长期靠种地为生的农民,天下襄给我们提供了就业平台,为我们解决了收入问题,还让我们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天下襄的员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品牌天下襄,品质赢天下。’近年来,通过创新产业模式、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品牌特色,天下襄已经成为襄垣县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获评‘山西省民营科技企业’。2018年,天下襄实现全年营业收入突破3000万元。我相信,随着手工挂面销量日渐多起来,一定能让更多农民收入涨起来,幸福生活享起来。”李艳军充满信心地表示。(本报实习记者 王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