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首页滚动

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迎来“质”的飞跃

2019年07月15日08:34 |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小字号
原标题: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迎来“质”的飞跃

开栏的话

无论是企业转型,产业升级还是经济提质增效,都需要通过强化专利运用,“唤醒”专利的价值。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促进专利转化运用上不断深入探索,专利市场价值得到显著提高,产业化水平得到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本报即日起开辟专栏,旨在展示全国专利转化运用工作中涌现的典型案例,以促进专利转化运用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突出成绩展现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的成就,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本期刊登第一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迎来“质”的飞跃》,敬请关注。

“上半年,我国专利质押融资项目同比增长33%,其中金额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下的小额专利质押融资项目占比为68.6%,显示出更多创新型中小微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支持,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大幅提升。”在7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的2019年第三季度例行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胡文辉对今年上半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趋势进行解读。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专利和商标新增质押融资金额为583.5亿元,同比增长2.5%,质押项目数为3086项,同比增长21.6%。其中,专利质押融资金额为404亿元,质押项目2709项,涉及专利1.3万件。

这一趋势,不仅仅反映在统计数据上,在今年上半年的知识产权新闻报道中同样能够得到印证--上海农商银行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放,上海新农饲料股份有限公司获300万元专利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贷款;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山西卓联锐科科技有限公司专利权质押融资500万元,成为长治市首个获得专利权质押融资的企业;宁波阿贝尼红外技术有限公司、宁波慧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杭州银行合计150万元的贷款,首单专利质押担保贷款在甬落地;广东省河源市首笔纯专利质押贷款落地,中国银行河源分行与河源弘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专利最高额质押合同,19件专利作为质押融资10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的农产品生产与研发;湖南永州田源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来的《专利权质押登记通知书》;沈阳蜂巢轨道交通配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5件专利权作为质押,获得兴业银行贷款500万元,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资金来源……记者发现,从改革开放先驱广东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从沿海经济中心上海到内陆腹地山西长治、湖南永州,全国范围内,创新能力集中的大中型城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断创新方式,涌动新的活力;更多地方则积极促成首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落地,从地域上和企业数量上的“扩大”是上半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显著特点。

2019年无疑是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时机的一年。在3月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在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中增加了“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6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工作会议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作出了新部署,要求支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以拓宽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双创”企业获得贷款渠道。这一部署,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一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提升、缓解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工作再次推进一大步。

“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年度重点工作之一,为了推动落实这项重要的工作部署,今年年初以来我局会同中国银保监会等部门抓紧研究分析当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工作情况、问题和下一步的措施。深入研究推进下一步推动质押融资工作的政策,指导各地方开展政银合作、需求调查、银企对接等一系列服务政策,并持续推进质押登记便利化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在抓紧推进质押融资政策文件研究,重点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的创新,健全风险管理和完善工作保障,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

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融资方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推进中集中暴露出“评估难”“风控难”“处置难”等问题。事实上,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示范工作,不断探索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机制和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机制,旨在逐步探讨解决问题,为全面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试水”。

期间,各地涌现出“银行+企业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质押”的直接质押融资“北京模式”;“银行+政府基金担保+专利权反担保”的间接质押“浦东模式”;“银行+科技担保公司+专利权反担保”的“武汉模式”等等,形成几类不同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2015年,青岛市再次创新专利权质押融资模式,引入保险机构,在国内首创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推动保险机构组建“共保体”,以市场化手段改变了政府担保等模式,直指“评估难”“风控难”“处置难”等问题。同时,青岛市还进一步完善贷款贴息、保险费资助、中介服务费资助和专利评估费资助等“四补”政策,形成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青岛模式”,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国家银监会、原国家保监会联合调研“青岛模式”后,建议全国推广。

虽然“试水”卓有成效,但从中国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杨丽平看来,在全国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仍面临一些问题:“第一是权力价值评估难度比较大,从海量的知识产权当中梳理出真正有独立市场价值的知识产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需要有很强的专业性;第二是多数的知识产权脱离原企业后,效用在下降,处置也缺少成熟市场;第三,权利登记查询现在还不够便捷。”杨丽萍在国新办举行的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成效发布会上表示,国家银保监会将要求银行在信贷计划当中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单列信贷计划,专项考核激励;拓宽质物的范围,开发专门产品;督促商业银行加强资产评估能力建设,探索质物处置的有效途径,提高风险容忍度等方面发力,落实国务院对“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部署。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银保监会等部门的协作,有效推进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机制,引导银行业建立符合知识产权特点的信贷审批制度和利率定价机制,让更多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进一步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等险种,持续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进一步推动做好银企对接服务、加强质押登记服务等多项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覆盖范围。”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推广仍然任重而道远。相信在国家高度关注、政策重大利好的环境下,更多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将在知识产权运营的帮助下变“知本”为资本,支撑企业渡过经济难关,走上快速发展之路。(本报记者 杨 柳)

(责编:林露、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