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知识产权>>地理标志

舒城油茶:山窝窝里长出“摇钱树”

2019年07月04日09:58 |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小字号
原标题:舒城油茶:山窝窝里长出“摇钱树”

  六安市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是一个集山区、丘陵、平原为一体的半山区县城,农业资源极为丰富,因为孕育了“舒城油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而名扬全国。如今,油茶的经济效益日益显现,漫山的油茶树已成为当地人的“摇钱树”。

  政策支持 注入发展活力

  舒城油茶,又叫茶子树,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有2300多年历史。舒城油茶资源十分丰富,分布于19个乡镇,油茶面积30.87万亩,面积居全省前列。“舒城油茶的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被当地百姓称为‘打不烂的天然油库’。”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谢正义介绍。  2018年2月,“舒城油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核准注册,舒城县油茶产业协会有关负责人代表全县油茶产业协会接受政府奖励。舒城县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1999年4月成立的安徽德昌苗木有限公司,积极从事油茶苗木繁育和育苗技术研发、油茶良种选育等,并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2006年通过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大别山1-4号”油茶新品种在安徽省大部分油茶产区推广,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其中“大别山1号”油茶良种植株长势旺盛,生物学特性优,经济性状良好,抗病虫性强,盛果期亩产茶油60多公斤。  近年来,为促进油茶产业发展,舒城县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如统筹市场监管、林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和移民等涉农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优先支持油茶产业发展。自2009年以来,舒城县每年整合涉农资金不少于500万元用于油茶造林。同时,舒城县还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优质油茶基地示范项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油茶项目等,着力发展油茶产业。  为了推动舒城油茶产业做大做强,舒城县充分发挥华银、新源等油茶加工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构建现代油茶加工体系,形成油茶产业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鼓励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提高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合理布局,整合加工资源,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进一步开展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发,延长产业链,以油茶深加工的突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县油茶面积达30.87万亩,其中成林面积16万亩,拥有油茶精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5.6万吨,2017年实际油茶籽产量1.9万吨、茶油产量0.55万吨、产值4.8亿元。

  产业升级 扩大品牌效应

  “安徽油茶在舒城,舒城油茶在河棚。”河棚镇被誉为安徽的“油茶之乡”。然而,几年前,河棚镇相当贫穷,贫困发生率达到50%以上。谢正义告诉记者,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让大家的“钱袋子”都鼓起来。  近年来,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力实施“地理标志富农工程”,深入推行“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挥好地理标志资源和品牌优势,通过有效保护和规范使用,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质量品牌升级和实施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保护、提升、发展的新路径。  2010年3月成立的安徽德昌油茶专业合作社,是舒城县河棚镇的油茶专业合作社,现有会员160多人。该合作社负责人詹文勇介绍说,通过“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为油茶种植户在生产技术、生产资料供应、产品销售等信息方面统一提供服务,节约了生产成本、避免了无序竞争、增强了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安徽德昌油茶专业合作社累计帮助210多户贫困户脱贫。2018年,该合作社经营收益584万元,盈余225万元,社员分红82万元。  据统计,从2007年开始,舒城县共有15家企业投资参与油茶造林,共种植油茶5.8万亩,为周边提供近500多个就业岗位。此外,该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大户带动、政策推动、多措并举”的发展思路,先后在17个乡镇新建“大别山1号”油茶林14.87万亩,油茶资源面积位于全省前列。  2018年,“舒城油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后,油茶籽的价格从每斤8元涨到每斤12.3元,增幅50%以上。鲜果价格实现5倍增长,种植大户东森公司实现年收入60万元,舒城林胜粮贸公司实现年收入200万元,收入实现翻番。舒城山茶油的价格从每斤35元增长到60元,增幅70%以上。当地群众称油茶为“摧不毁的铁杆庄稼”。“‘舒城油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我们县油茶产业一个响当当的市场品牌。”詹文勇说。  “每年的金秋时节,漫山遍野的油茶树硕果累累,数不清的油茶花争奇斗艳,采茶姑娘们收获着沉甸甸的油茶籽……”谢正义说,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舒城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舒城油茶”形成了地理标志品牌效应,有效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地理标志特色品牌的壮大。(本报记者李 铎

(责编:林露、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