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技术开启“无卡”时代
不少人可能都有过手机丢失补办SIM卡的糟心经历,再试想一下,一旦进入万物互联时代,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无人机、VR终端、车载设备、智能家居等各类终端都需要接入移动互联网,SIM卡的开通和管理更是一件繁复的事情。为了不让SIM卡成为智能互联路上的拦路虎,eSIM(embedded-SIM)技术应运而生。
前不久,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努比亚阿尔法腕机。腕机用户可以在网上申请中国联通eSIM“一号双终端”“独立号码”服务,不仅可以进行eSIM独立通话与收发信息,还能连接4G移动网络,实现手机上的一切功能。实际上,近两年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相继宣布在试点城市启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计划。
近日,中国联通又正式宣布eSIM可穿戴设备独立号码业务从试点拓展至全国,意味着eSIM技术的全面商用正式展开。eSIM技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用户无需插入物理SIM卡,每一个移动终端都可独立使用移动网络上网甚至打电话。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对移动通信技术的一次重大改进,用户能够获得随需及时入网的极致体验,在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运营商和终端厂商带来机遇和挑战。
技术优势显著
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向集成化、形态多样化发展,陆续对SIM卡提出了小型化、耐高温、防潮湿、抗震动等新要求。传统SIM卡经过ID1、全尺寸SIM、Micro-SIM、Nano-SIM的演变,尺寸逐渐微型化,但仍不能满足部分终端的空间限制需求。eSIM即嵌入式SIM卡,简单来说就是电子化的SIM卡,是一个数据文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到任何智能穿戴设备、平板、PC、手机等其他移动终端。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王宝筠介绍,eSIM是对传统SIM卡进行进一步微缩,将其尺寸缩小为5mm×5mm,并在制造过程中焊接到设备主板上,嵌入式制造工艺能够为终端节省更多的空间,并使其具备耐高温、防尘、抗震等良好性能,因而能够适应异常恶劣的环境。除了实现与SIM卡相同的功能外,eSIM还可提供灵活的运营商切换方式,通过空中下载方式动态写入用户签约信息,可以实现产品销售后的用户自主激活,并基于安全域的体系架构,以及PKI安全基础设施的引入,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
王宝筠经检索发现,eSIM技术由苹果公司首先提出,在技术储备和专利布局方面一直走在前列。中国企业如宇龙、努比亚、联通、华为均在进行积极的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目前,eSIM相关专利主要集中在物理和无线通信网络领域,针对无线通信网络领域,各公司企业主要围绕多模块之间切换、访问控制、安全通信等部局专利。“eSIM相关专利申请在2016年达到高峰,随着eSIM全面商用正式展开,以及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的蓬勃发展, eSIM相关专利申请有望迎来新的高峰。”王宝筠表示。
各方影响深远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移动生态系统对于eSIM技术均持“拥抱”的态度,eSIM设备的种类在不断增加。2017年开始,以谷歌Pixel 2和Pixel 2XL为代表的支持eSIM功能的智能手机正式发售。随后,苹果发布的iPhoneXR、XS、XS Max均支持eSIM功能。苹果、华为、三星等设备供应商已推出支持eSIM的智能手表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移动运营商开始支持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的eSIM服务。eSIM将会对用户、运营商、终端企业带来深远影响。
“eSIM技术能够极大地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据上海果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吴俊介绍,eSIM诞生的初始动力是取消SIM卡,虽然SIM卡已越做越小,但在手机轻薄化的趋势下,卡槽的存在还是会制约手机或可穿戴设备的外形设计和电池容量。eSIM技术利用嵌入式芯片,去除卡槽,能全面提升防水、抗震性能。此外,eSIM 技术能够系统性地将用户从运营商购买SIM卡转变为用户购买设备从空中开通,用户能够获得更加便捷的入网服务,自由切换运营商,无需经过复杂的销号手续再入网。
对于运营商而言,则是喜忧参半。独立观察家贾敬华表示:“如果运营商支持eSIM接入3家以上的运营商,并能在多家运营商之间自由切换,那么相比传统的SIM卡,eSIM可以支持更为丰富的新业务,为运营商提供新的增长点。另外,eSIM支持重复擦写,能为运营商节约大量的传统SIM卡制作成本。” 通信专家张峻恺则认为,eSIM技术对运营商可能会带来一定冲击和挑战。他表示,如果未来运用eSIM技术,用户无需去运营商处购买SIM卡,直接通过手机软件注册就能开通并自行选择运营商,而且可能出现自适应的软件,对用户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资费多少进行自动判断和选择。那么,运营商对用户的捆绑力度将大幅减小。
eSIM技术能为终端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各方也持有不同观点。吴俊认为:“eSIM 技术将为终端形态创新与市场增长提供新动力。中国联通eSIM可穿戴设备独立号码业务从试点拓展至全国,是一个用户教育的过程,能为其他eSIM设备大规模使用铺路。”他解释说,目前用户换机周期变长,手机销量下降,eSIM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在设计时摆脱卡槽束缚,整体外观和硬件设计更具灵活性,可能会产生更多创新的设计尝试,从而让用户有了换机的理由。
行业分析师柳杰则认为,对于手机制造商来说,集成eSIM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费用来进行工业设计的改变,但这样的改变对用户体验没有实质性的提升,无法成为一个市场卖点。张峻恺认为,对于目前拥有多部手机使用多家运营商服务的用户来说,eSIM技术使得一台手机就能满足这些需求,可能会导致其购买手机终端的数量减少,但会刺激其他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的销量。
发展趋势向好
关于eSIM的未来发展之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eSIM未来发展趋势向好。中国联通发布的eSIM产业合作白皮书显示,到2021年,全球eSIM出货量将大幅增长,渗透率将达50%。eSIM取代SIM卡终将成为历史的必然,但由于产业链还未成熟、标准和规范还未完善,可能会存在一段时间的过渡期。
吴俊表示,目前手机制造商、智能家居厂商等对eSIM非常关注,并进行了相关技术研发,但需要经历大量调试以及与运营商沟通的工作,预计今年底到明年将会有大规模的爆发。他认为,技术变化带来的市场接受是循序渐进的,eSIM和SIM卡会存在一段共存时期。
张峻恺表示,从长期来看,eSIM在智能可穿戴产品、智能家居等领域会得到大规模普及应用。但是目前eSIM产业链还未成熟,而且由于涉及运营商、终端厂商的利益,成熟之后可能还会面临一段过渡时期。
“eSIM可穿戴设备独立号码业务从试点拓展至全国,逐渐培养起用户的使用习惯,可能会使得他们未来更偏好使用eSIM。”在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看来,如果eSIM能不换号迁移,将快速撬动存量市场,大幅提升普及力度。
“未来可能出现用户、制造商、运营商共赢的商业模式,由运营商与手机厂商合作推出定制版的eSIM手机,支持用户使用该运营商的网络,运营商提供优惠的流量资费来吸引用户使用,运营商与手机厂商按流量资费分成。”柳杰表示。(实习记者 李思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